唐朝宰相宋璟,忠誠正直,犯顏直諫 ,守護大唐江山

宋璟,邢州南和人,祖籍廣平。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

宋璟歷仕六朝,刑賞無私,敢於犯顏直諫,在開元年間與姚崇同心協力,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深為玄宗所敬憚。

01、自幼博學多才,工詩文

宋璟於663年出生在邢州南和。他祖籍廣平,是北魏吏部尚書宋弁的七世孫。

宋璟年少剛毅正直,博學多才,工於詩賦,七歲能寫詩文,看一遍能誦背《服鳥賦》。

唐高宗調露年間,年僅十七歲的宋璟進士及第,調上黨縣尉。

他曾撰寫《梅花賦》,投給時任繡衣直指使者的蘇味道,蘇味道盛讚他是“真王佐才”,在蘇味道的舉薦下,宋璟改任合宮尉。

02、被武則天器重

692年,宋璟在調官時被“判入高等”。有關部門將他出眾的業績奏陳武則天,武則天親自過問他意向。

宋璟回答:“臣家本在山東,希望得到魏地一個官吏的職位。”武則天遂下手詔,授他為錄事參軍。

不久後,武則天又將他召回朝中,任監察御史裡行。其後,宋璟因丁母憂而離職服喪。

喪期滿後,正授監察御史,調任殿中侍御史。後來,再遷官鳳閣舍人。

03、勸張說說實情,救魏元忠

武則天晚年,因寵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在朝中為非作歹,陷害忠良,和朝中大臣為敵。

二張與魏元忠積怨已深,魏元忠做洛州長史時,張昌宗之弟張昌儀當洛陽令,因對魏元忠不遵禮儀,受到過魏元忠的訓斥。

魏元忠還抓獲了張易之的一個不法家奴,將他亂棍打死,使張氏兄弟耿耿於懷,恨恨不已。

703年,張易之誣陷宰相魏元忠,還賄賂張說到武則天面前做偽證,陷害魏元忠 ,張說將至御前作證。

宋璟對張說道:“一個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譽氣節,不可只圖個人苟生,陷誣好人。即使因此被謫官流放,他的美德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殿中侍御史張廷圭、左史劉知幾也勉勵張說。張說受到眾人激勵,在廷辯時如實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

武則天雖然明白魏元忠是被誣害的,但因張昌宗的緣故,仍貶他為端州高要縣尉。

武則天命令張昌宗及張易之兩兄弟到他的住所謝罪,宋璟卻拒而不見。宋璟因此與他們結怨。

05、犯上諫言 , 被擠出朝廷

705年,神龍政變發生,包括宋璟在內的群臣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退位。

宋璟被重用,被唐中宗任命為吏部尚書兼諫議大夫、內供奉,參與國家政事。

輔佐唐中宗期間,宋璟也是盡職盡責,敢於犯上諫言。

神龍二年,韋月將因向唐中宗狀告武三思潛通宮掖,必為逆亂,結果被武三思反咬一口,誣陷他圖謀不軌。

唐中宗聽信了武三思的讒言,下令要處死韋月將。宋璟以為案情不實,請求查實驗證。

中宗大怒,他說:“朕已決定斬首,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宋璟說:“人家告韋后與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過問就問斬,臣恐天下會議論,請查實後用刑。”中宗愈加發怒。

宋璟面無懼色,說:“請陛下先將臣斬首,不然不能奉詔。”中宗無奈,才免韋月將極刑,發配嶺南。秋分之後才被處死。

706年,宋璟因為諫言惹怒了唐中宗,被外放到貝州做刺史,遠離了朝廷的政治中心。

06、行宰相之職,任人唯賢,允正 公平

711年,睿宗登基,宋璟被睿宗升任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行宰相之職掌管人才選拔,又兼任右庶子,加銀青光祿大夫輔導太子李隆基。

當時外戚及諸公主幹預朝政,用人唯親,選人授官秩序混亂,頗受學子平民怨懟。

而宋璟上位後與同僚大力革除弊端,他特別注重考察每位官員的能力和品行做到用人唯賢,公平允正,為時人所稱讚。

他不僅可以看到其人的長處,還能看到其人的短項。宋璟可以把最合適的人安排在最適合的位置上,使得人盡其才。

李邕和鄭勉均有才能和謀略,又擅長寫文章,但兩人思想中又多異端邪念,喜歡改變公認的是非準則。

假如完全提拔重用,必會埋下隱患,若將他們長期棄置不用,則才幹被埋沒又很可惜。他請唐玄宗將他們分別任命為渝、硤二州刺史。

他反對任人唯親,公元719年候選的官員宋元超,在吏部自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因此得到關照。宋璟得知此事後,專門發文書給吏部說:

“宋元超確實是我同高祖的叔父,我既不敢因為他是長輩就為之隱瞞,又不願以私害公。

如果他沒有提出這層關係,吏部自然可以照章辦事,現在他既然已把我們的關係聲張出去,請不要錄用他。”

07、輾轉各地,造福百姓

當時的太子李隆基受到了太平公主勢力的壓制,為了幫助李隆基擺脫這樣的困境。

宋璟聯合了姚崇,二人秘密上疏睿宗,請求把宋王、豳王外放,太平公主與駙馬安置洛陽,收回岐王、薛王統領的御林軍。

可惜事情敗露,二人受到了太平公主勢力的排擠,唐睿宗被迫罷黜二人的宰相之位,將二人外放地方。宋璟被唐睿宗相貶為楚州刺史。

到地方後,他廉潔奉公,盡力為百姓做好事,使當地民風變得淳樸起來,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

712年,宋璟在廣州任都督。當時廣東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經常發生大火。宋璟教他們用磚瓦蓋房,減少了火災,造福了百姓。

宋璟被玄宗提拔為宰相,他的廣州的繼任者在民眾和當地官員的請求下,同意為前任都督宋璟樹立“遺愛碑”。

宋璟聞聽此事,立即上書唐玄宗,闡明利害,為了根除這種奉承的風氣他要砸掉這個碑,懇請皇上恩准。

得到唐玄宗批准後,宋璟親赴廣州,說服那些給他立碑的官員和百姓,親手掄錘砸碎了這個為他樹碑立傳的“遺愛碑”。

08、居相位,反腐倡廉

716年,召入為刑部尚書,不久代姚崇為相。宋璟居相位,以擇人為務,隨才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

他刑賞無私,反腐倡廉,敢犯顏直諫,為玄宗所敬憚,雖不合意,也勉強採納。

唐代規定,每年各地派人定期向皇帝彙報工作。使者進京,往往多帶珍貴寶貨,四處送禮,拜結權貴,許多官吏收禮受賄,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晉升。

宋璟對此則異常不滿,他面奏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禮品一概退回,以絕僥求之路,削殺收禮受賄之風。

為防針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邊進讒言,宋璟還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諫官、史官在旁的規定。使開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

宋璟與姚崇並稱賢相,號“姚、宋”。史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09、為政寬厚,對玄宗直言相告

722年,山東地區有人聚眾暴亂,後被朝廷派兵鎮壓,抓捕了很多人 ,玄宗以宋璟兼京兆留守複審。

宋璟知道很多人都是被人煽動暴亂,本身並無大罪,宋璟只是對為首的數人進行治罪,其他的都無罪釋放,贏得了百姓的支援。

724年,玄宗東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師。玄宗將出發,對宋璟說:“卿是國家元老,為朕股肱耳目。

今將巡洛陽,分別有一段時日,請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

玄宗將宋璟“所進之言,書之座右,出入觀省,以誡終身”。不久後,宋璟又兼任吏部尚書。

11、告老還鄉,離世

729年,宋璟升任尚書右丞相。732年,宋璟再三請求告老,玄宗只得同意,仍令給予全部官俸,賜絹五百匹。

宋璟退居東都洛陽的私宅後,杜絕賓客,專心養病。

734年,玄宗駕臨洛陽,宋璟在路旁拜謁,玄宗派榮王李琬代自己慰問宋璟。自此以後,玄宗時常派使者贈予宋璟藥餌。

737年12月15日,宋璟在洛陽明教裡的私宅中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追贈太尉,諡號“文貞”。玄宗命河南少尹崔釋之充任監護使,負責辦理喪事。

宋璟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使大唐從混亂衰敗中走向繁榮,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tags:#唐朝#宰相#大唐#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