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字延清,名少連,漢族,唐朝汾州隰城人,是初唐時期的詩人和官員。
01、出身書香名第,刻苦學習
宋之問於656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宋令文高宗時為左驍衛郎將,東臺詳正學士。
他父親是初唐時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長文學、書法和音樂。
宋之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非常努力,研讀詩書,學習刻苦。
02、受武則天賞識
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最初擔任洛陽尉。
當時是武后掌權,為了籠絡心,大量選拔人才,宋之問與唐初四傑的楊炯被分直內文學館。
681年,宋之問和楊炯又入崇文館充學士。武則天稱帝后,宋之問和楊炯又分直於洛陽西入閣。
690年,他任文學館學士。他經常為皇帝起草詔書,深受皇帝的賞識。
03、文采出眾,奪袍贈宋
695年,為洛州參軍,陪宮中游宴應並因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
696年,武則天封禪少室山,宋之問隨駕,做下了《扈從登封告成頌》等“封禪組詩:
複道開行殿,鉤陳列禁兵。
和風吹鼓角,佳氣動旗旌。
後騎回天苑,前山入御營。
萬方俱下拜,相與樂昇平。
公元700年春天,武則天遊覽洛陽龍門,看足了佛像與春色,在龍門東山香山寺歇駕,命眾官作詩頌揚,並下詔說,誰詩先寫好,就賜他錦袍。
左史東方虯先作好了詩,武則天隨即頒賜錦袍,可東方虯剛坐下,宋之問就把所作詩《龍門應制》獻上了。
該詩不僅寫得快,而且文鋪錦繡,字吐珠璣,一下子就打動了武則天。武則天大為高興,從東方虯手中奪回錦袍改賜宋之問。
宋之問才華出眾、文思敏捷、下筆成章,因“奪袍贈宋”事件得以展露文學天賦而名聲大噪。
04、傾心媚附,一路升遷
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后朝會遊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遊,“傾心媚附”。
宋之問轉而投向皇帝的男寵張易之兄弟,張易之兄弟愛其才,召他與好友杜審言、閻朝隱、沈佺期、李適、等文士預修。
主要任務是編輯《三教珠英》——整理孔子、釋迦牟尼、老子“三教”的名言。703年,書成,遷司禮主簿。
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武后晚年,宋之問先後轉任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
05、受牽連,遭貶
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被貶為瀧州參軍。
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在洛陽的王同皎家。
宋之問與王同皎有一起喝酒作詩的情意。王同皎曾同宰相張柬之一起逼退武則天,殺張氏兄弟,他家委實最為安全。
因為是逃回來的,不敢見以往的親朋好友,他寫下《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王同皎每日好酒好肉款待,答應代為周旋,甚至抵足而眠。
然而,宋之問此時卻發現了一個大秘密:王同皎夥同張仲之正密謀殺掉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被提拔為鴻臚主簿。
後來他又改任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學士、考功員外郎、知貢舉。
與杜審言、武平一、沈佺期、閻朝隱等首選修文館直學士,“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
06、被貶越州,關心民生疾苦
宋之問先是依附於武三思,武三思死後,他又依附於安樂公主,被太平公主揭發其主持貢舉時的貪賄事宜,外貶越州長。
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淨心靈,境界昇華。在越州,他開始勤政愛民。
他登山涉險,訪察民生,在這段時間,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聖德。
這次被貶,他還寫下了著名的《度大庾嶺》以致他的詩“流佈京師,人人傳諷: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07、被貶,離世
710年六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復位。
宋之問嘗附二張及武三思,被貶往更遠的欽州,在途中做下了這一首絕望之極的詩《晚泊湘江》:
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
況復秋雨霽,表裡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
唯餘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宋之問因為曾依附武三思被賜死於徙所,享年56歲。
09、文學成就卓著
宋之問人品不怎麼樣 但他的文學成就卓著,他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
宋之問的詩作多歌頌應制之作,如《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他的詩格律嚴整,文辭華麗。他大力創作五律,善寫五言律詩。他曾寫過一首《題張老松樹》的詩:
歲晚東巖下,周顧何悽惻。
日落西山陰,眾草起寒色。
中有喬松樹,使我長嘆息。
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
他把山水詩也寫得清新誘人,如《陸渾山莊》:
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藥行。
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去去獨吾樂,無然愧此生。
《琴曲歌辭·綠竹引》也寫得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
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
徒生仙實鳳不遊,老死空山人詎識。
妙年秉願逃俗紛,歸臥嵩丘弄白雲。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宋之問還寫過懷古詩《登粵王臺》:
江上粵王臺,登高望幾回。
南溟天外合,北戶日邊開。
地溼煙嘗起,山晴雨半來。
冬花采盧橘,夏果摘楊梅。
跡類虞翻枉,人非賈誼才。
歸心不可見,白髮重相催。
宋之問才華橫溢,文采出眾又善於逢迎拍馬,被武則天欣賞,一路升遷,但是他一身媚骨,最終站錯隊被賜死 ,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