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模稜宰相蘇味道,才華橫溢,文采出眾

蘇味道(648年-705年),趙州欒城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曾跟隨裴行儉出擊突厥,曾三度拜相,但處理政務模稜兩可。

蘇味道善於律詩,與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所作詩今存十五首,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豔。

01、自幼聰慧,少有才名

648年,蘇味道出生趙州在欒城一個官宦之家。他自幼聰慧,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他8歲已經能夠撰寫詩文,少年時便與同鄉李嶠以文辭著名,時稱“蘇李”,與李嶠、杜審言、崔融並稱為“文章四友”。

02、進士及第,備受裴行儉欣賞

669年,蘇味道進士及第,吏部待選。670年,裴行儉為吏部侍郎掌銓選,裴行儉看出蘇味道日後大有發展,甚加禮遇,授他縣尉之職。

677年,蘇味道遷任咸陽縣尉,咸陽在蘇味道的轄下,軍事防衛得當,社會治安良好。

裴行儉很欣賞蘇味道,便把一個女兒嫁於他為妻 ,蘇味道的妻子裴氏,才貌雙全,兩人琴瑟和鳴,形影不離。

679年六月,裴行儉出兵安西征討突厥阿史那都支,任用蘇味道為管書記,兼監察御史。

十一月,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突厥,蘇味道再次擔任管書記。

自此年起,682年四月,裴行儉去世。蘇味道一直在裴行儉軍中,任管書記三年多時間,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03、為裴居道寫謝表,名揚朝廷

684年,蘇味道在侍御史任上。當時李弘的岳父被授任左金吾衛將軍,就是皇帝近身侍衛的最高將領。

為了謝主隆恩,要寫一篇《謝恩表》,李弘的岳父是個粗人,能武不能文,只好遍訪名士代筆。

請到蘇味道,蘇味道一揮而就,文章的辭理精深,文采飛揚,李弘的岳父非常滿意。這《謝恩表》也被朝野內外廣為傳頌,蘇味道名聲為此大噪。

04、處置李師旦,沒有定罪

685年,蘇味道前往會稽縣處置李師旦。李師旦,時任會稽縣尉。按照規定,國忌日這一天要放假,不能處理公務。

但是李縣尉喝酒唱歌還打人,於是被同事們給告了。御史蘇味道前來調查,此人拒不認罪。

蘇味道態度嚴肅的跟他說,你作為一名政府官員,為何知法犯法,然後就要給他定罪。

李縣尉請求申辯,嘆息著說,我喝的還是藥酒,我有病不能喝藥啊。我唱的是輓歌,是寄託對逝者的哀思。

我打人,那是因為我太想破案了。您為什麼還要批評我,甚至治我的罪呢。

蘇味道大罵,像你這種黑白顛倒的傢伙,我還真拿你沒辦法。蘇味道最後定他的罪了。

05、參加拜洛受圖,作詩

687年,蘇味道遷任春官員外郎。688年十二月,武則天親自拜洛受圖,唐睿宗李旦、太子以及文武百官都按照位次參加盛典。

蘇味道也在觀禮的大臣之中,他還遵照武則天旨意,做了一首五言詩《奉和受圖溫洛應制》:

綠綺膺河檢,清壇俯洛濱。

天旋俄製蹕,孝享屬嚴禋。

陟配光三祖,懷柔洎百神。

霧開中道日,雪斂屬車塵。

預奉鹹英奏,長歌億萬春。

07、慧眼識人,提攜宋璟

689年,蘇味道時任吏部考功郎中、奉命出差為朝廷搜尋選拔人才,從唐朝東都洛陽回故鄉欒城,途經邢州,拜訪故友李元愷。

經李元愷引薦,得識李元愷弟子宋璟,並賞讀和點評了《梅花賦》,極為讚賞。

蘇味道透過和宋璟的交流,稱讚宋璟是“王佐之才”,蘇味道受李元愷委託,將宋璟舉薦給武后武則天。

宋璟自此平步青雲,仕途進入快車道,其《梅花賦》因以聲名大噪。宋璟後來成為一代名相。

08、受武則天重用,初次拜相

公元694年,蘇味道進入朝廷,擔任鳳閣舍人和檢校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時參與鳳閣鸞臺的決策。

在同一日,武后以薛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蘇味道充任行軍司馬。出塞至朔方擊突厥,尋突厥不遇。班師還洛陽。

蘇味道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宰相。他深諳臺閣故事,擅長撰寫章奏,提筆成文,辭理精密,盛傳於當代。

他主張寬政待民,注重發展經濟,提倡節儉治國。他善於協調各方面利益,化解矛盾,為唐朝的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09、參與編修《三教珠英》

699年,武后詔學士四十七人修《三教珠英》。蘇味道參與編修《三教珠英》,詩題按照類書的編目排列,它採用大型詩組的形式,

把唐初以來人們最關心的詠物、用典、詞彙、對偶等常用技巧融為一體。以基本定型的五言律詩表現出來。

全書一千三百卷,目錄十三卷,開成初(八三六)改名《海內珠英》,

期間蘇味道寫雜詠詩《詠霧》《詠虹》《詠霜》《詠井》《詠石》五首,其中一首《詠虹》很著名:

紆餘帶星渚,窈窕架天潯。

空因壯士見,還共美人沈。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

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10、得罪武則天下獄,

695年,有一天,蘇味道跟同僚在酒桌上推杯換盞,乘興哼了一段秦腔,不經意提了一下武則天的後宮秘史,在座的張錫也附和了一下。

沒想到,有陰險小人把這件事告訴武則天,武則天龍顏大怒,把蘇味道跟張錫革除相位,扔到了牢裡。

張錫表現得從容不迫,而蘇味道則顯得緊張不安,甚至席地而坐,少有進食。

武則天聞聽,將張錫流放到嶺南,將蘇味道降職為集州刺史,後復召為天官侍郎。

11、明哲保身,被稱模稜宰相

重回朝廷的蘇味道改變了人生的態度,他不看重做出什麼成就,而是想方設法去阿諛奉承皇上與其寵臣。

有一回,蘇味道振振有詞地對別人說“做事情千萬不要決斷得明明白白,一旦有什麼差錯,就給人留下把柄。只要模稜兩可,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698年九月,蘇味道再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蘇味道被稱作模稜宰相。

由於他在其位不謀其職,擔任宰相期間毫無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與言官地譴責與彈劾。不到三年的時間,蘇味道又被罷相。

12、隨武則天遊石漴作詩

700年五月十九日,武則天率領群臣遊石淙。武氏自制七言一首,同題和者17人,其中12首不合律調。

蘇味道也獻七言一首《嵩山石淙侍宴應制》完全符合七律要求: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

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

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

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這首應制詩作於真正的自然山水之中,寓美妙的山水情趣於應制詩中,實際上就是一篇優美的山水景物詩。

13、三度拜相,因改葬父親,被貶

由於蘇味道平時注意迎合女皇,又與其家族成員及親信關係良好,702年十月,蘇味道三拜同鳳閣鸞臺三品。

704年三月,蘇味道因改葬其父,將鄰居鄉親的墓田毀掉了不少,還請了很多人來幫忙。

超過了規格,被蕭至忠彈劾,武則天第三次革除了他的宰相職務,貶坊州刺史。同年,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14、被貶眉州,離世

公元705年二月,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陽紫微城,發起了著名的“神龍之變”。

他們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武則天寵臣張易之誅殺於集仙殿。事後,武則天將皇帝寶座還給李顯,是為唐中宗。

唐中宗清除張易之殘餘勢力時,將蘇味道當作張易之的餘黨,將他貶為眉州長史,隨後遷為益州長史。

同年春夏之交,被起復為益州大都督府長但還未動身,就在悽風苦雨中病死了,時年五十八歲。

15、文學成就卓著

在文學上亦有建樹,他的詩歌以清新自然、含蓄蘊藉見長,善於透過細膩入微的描寫表達情感。

作為朝廷重臣,蘇味道免不了經常陪王伴駕,所以寫奉和應制詩是必然的。如《初春行宮侍宴應制》等:

溫液吐涓涓,跳波急應弦。

簪裾承睿賞,花柳發韶年。

聖酒千鍾洽,宸章七曜懸。

微臣從此醉,還似夢鈞天。

這些應酬詩雖為歌功頌德之辭,詩歌顯得莊嚴典雅,體現了正處在上升時期大唐帝國的昇平景象和鼎盛氣氛。

705年元宵之夜,蘇味道和朋友觀看神都洛陽城“端門燈火”盛況, 並參加詩歌比賽。

蘇味道作《正月十五夜》詩,成為奪魁之作,後來被譽為“古今寫元宵節詩之首”: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巧妙生動地描寫出長安城的元宵夜景,勾勒出一幅武則天統治下的盛世宏圖。

他曾跟隨當時名將裴行儉徵西突厥,為掌書記,其詩《單于川對雨二首》足可證他來到邊塞從軍。

詩中的單于川即唐單于都護府屬地。《單于川對雨二首》之二:

飛雨欲迎旬,浮雲已送春。

還從濯枝後,來應洗兵辰。

氣合龍祠外,聲過鯨海濱。

伐邢知有屬,已見靜邊塵。

表達自己對唐王朝抗擊匈奴戰爭的積極態度和守邊安民的願望,表現了樂觀、向上的時代精神。

在散文方面,蘇味道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章質樸自然,言之有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蘇味道才華橫溢,曾三度拜相,也曾被貶官,處理政務模稜兩可,被後人詬病。

但他的文學成就卓著,無論寫詩寫文,文詞優美,思想深刻,在文學界產生較大影響。

tags:#唐朝#宰相#蘇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