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大臣李密 才華橫溢,孝感動天,政績卓著,但不被重用

萤火张

李密,又名宓,一名虔,字令伯,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西晉時期大臣、文學家。

01、幼年喪父,聰慧好學

李密出生於224年,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出生六個月父親就去世,四歲時母親何氏改嫁。

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戀母親,以至於生了病。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

自幼好學,博覽五經,師從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廣泛閱覽五經,大多有所通習涉獵。

他機智敏銳,能言善辯,才思敏捷,文章詞采斐然,以文學見長,譙周的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02、出使吳國,有辯才

李密在蜀漢時期,李密曾任蜀漢益州從事、尚書郎等職。他曾多次奉使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非常稱讚他。

有一次,孫吳君主問蜀軍馬有多少。李密回答:“官家用有餘,民家自用很足。”

孫吳君主跟群臣談及道義,大家都說願意做人弟弟,可李密卻說願意做人兄長。

因為做兄長比做弟弟供養父母的時間要長。孫吳君主與群臣稱讚他孝。

03、孝敬祖母,拒絕做官

263年,魏滅蜀,隱居鄉里,累舉不應,徵西將軍鄧艾聞聽李密的名聲,請求他擔任主簿,等到用書信徵召他,想跟他見面,他卻都不前往。

李密因為考慮到祖母已九十六歲高齡,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心想奉養老人,所以拒絕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裡講學,豎起旗幟教授學生。

他對祖母的孝敬而聞名鄉里。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裡未曾脫衣。祖母的飯菜、湯藥,他總要嘗過之後才讓祖母用。

04、寫《陳情表》,拒絕晉武帝徵召

267年,晉武帝冊立太子,徵其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不得已為此上《陳情表》。

《陳情表》當中也提及了李密自幼孤苦伶仃,是祖母一人含辛茹苦的把李密養大。

如果李密響應了皇帝的號召,不遠千里去做官,祖母劉必然會缺少人照顧,因此李密推脫了皇帝的號召。

晉武帝看後,讚揚其誠心侍奉,賞賜二個奴婢,下令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這篇文章表達對祖母孝敬之情,也展現了李密的文學才華和對祖母的深厚情感。

文章語言尤具特色,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形象而又生動,詞意真切傳為千古名句,轉為成語。

05、任職溫縣縣令,驅除陋習,造福百姓

祖母死後,李密守孝期滿,誠守諾言出仕,任河內郡溫縣縣令。以德教化,政令嚴明,剛正見稱,政績顯著。

278年,太傅、鉅平侯羊祜去世,因為沒有兒子,晉武帝讓宗子作為世子來繼承,時時接受親戚的弔唁。李密派遣部下拿著東西,協助應對。

中山諸王每次經過溫縣,一定要求供應物品,索要牛馬飼料和糧食薪柴等,當地官吏和百姓都以此為患。

李密說:“漢高祖過沛,對家鄉老幼,以賓禮相待,不苛求煩擾。希望明王表達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則,做事謹戒。”後來諸王過境,不敢煩擾溫縣。

盜賊騷擾河內郡其餘幾個縣,但都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越過溫縣邊界。

隴西王司馬泰非常敬重他,與他交好,因此權貴有勢力的大家族都忌憚他的公正秉直。

李密在溫縣當任縣令時,還興辦學校,廣開教化,修整河渠,灌溉良田,執法公正,又愛民如子,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讚譽。

06、不被重用,寫詩洩憤,被貶離世

李密有才能,渴望轉回朝廷做官。因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最後只做了漢中太守。

李密赴任漢中太守後,武侯祠墓由於戰亂幾近荒廢,檁斷牆塌,彩繪脫落,墓土流失。於是發起倡議,整修了武侯祠墓。

李密因沒有受到重用,有一次他酒後發牢騷 , 賦詩說:

人亦有言 , 有因有緣 。

官中無人 , 不如歸田 。

明明在上 , 斯語豈然 。

詩的大意是人們這樣說,有因就有果。在朝中沒有後臺,不如回鄉隱居田園。 身居高位的人很清楚,這話不就是這麼說的嗎?

很快李密便被人舉報到了晉武帝那裡 , 晉武帝大怒 , 很快將他免去官職 , 趕回老家 。287年,李密在家中辭世,享年六十四歲。

李密文學成就卓著,除了《陳倩表》另著有《述理論》十篇,如今已佚。此外,李密還尚存兩篇短文和殘詩一首。

李密從小孤苦由祖母撫養成人,他才華橫溢,他為了孝敬祖母,屢次拒絕做官,真是孝感動天。

他作為縣令,執法嚴明,興辦教育,興修水利,為民造福,但不被重用,寫詩洩憤,被貶離世,令人遺憾!

tags:#李密#西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