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玄邃, 小字法主,遼東襄平。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
隋末群雄起義時,成為瓦崗軍首領之一,是個文韜武略、軍事才能、政治智慧集於一身的領導者。後來,圖謀叛唐自立,為盛彥師斬於熊耳山。
01、出身貴族,受良好教育,志向遠大
李密出身遼東李氏的高門士族祖父李曜,為北周太保、邢國公。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從師國子助教包愷,聽他講授《史記》、《漢書》,精神振奮,忘了疲倦。包愷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長大了的李密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581年,襲爵蒲山公。
於是散發家產,救濟親朋好友,收養門客,禮遇賢才,從不吝惜資財。後又折兵讀書,尤其喜好兵書,常能背誦。
02、做宮廷宿衛被賞識,辭職刻苦讀書
605年,憑藉父蔭任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他長得額銳角方,瞳子黑白明澈。
有一次隋煬帝在儀衛中看見他,回宮後問宇文述說:“剛才在左邊警衛隊裡的黑臉小孩是個什麼人?”
宇文述回答說:“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寬的兒子,叫李密。”隋煬帝說:“這個小孩顧盼的神態很不尋常,別讓他在宮裡擔任宿衛。”
後來,宇文述對李密說:“賢弟天資這麼好,應該憑才學獲得官職,宮廷警衛是個瑣碎差事,不是培養賢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興,於是借病辭職,專心致志讀書,人們很少看到他。
他曾經準備去拜訪包愷,騎著一頭黃牛,牛背上蓋著一塊蒲草坐墊,還把一套《漢書》掛在牛角上,一隻手捏著牛繩,一隻手翻書閱讀。
越國公楊素途經李密隱居之處,看見李密在勤奮讀書,拉緊馬韁輕聲慢步緊緊跟在後頭,趕上他後,問道:“哪裡的讀書人,這樣好學?”
李密認識楊素,連忙下牛拜了兩拜,通報了自己的姓名。楊素又問他讀的什麼,李密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對他感到驚異,跟他談得非常愉快。對自己的兒子楊玄感等人說“:我看李密的學識氣度,你們都趕不上。”
楊玄感一表人才,一身武藝又喜讀書。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
03、為楊玄感獻策,不被採納
613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派楊玄感在黎陽監理軍需運輸。這時天下動亂,楊玄感籌劃起兵,暗中派人到長安迎接李密,讓他主持謀劃工作。
楊玄感便跟李密商議,向他求計,李密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襲據涿郡,扼臨榆關,使隋軍潰散關外;中策是攻佔長安,佔據關中和隋煬帝對抗;下策是攻打洛陽。
楊玄感卻只採用下策,攻打洛陽。楊玄趕到洛陽後,連打幾仗都取得勝利,自以為天下百姓都響應他,一個早晚就可奪取天下。
楊玄感抓獲隋朝的內史舍人韋福嗣後,把機要事務交他辦理,從此征戰大事,不由李密一人主持。
韋福嗣由於戰敗被俘,每當商議謀略,都持模稜兩可的態度。楊玄感後來要他起草佈告文書,韋福嗣堅決推辭。
李密對楊玄感說:“韋福嗣實質上抱著觀望態度。您剛舉義旗,卻讓奸細留在身邊,請您將他斬首來向人們道歉,人心才會安定。”
楊玄感不相信,後來楊玄感準備向西進軍,韋福嗣終究逃回洛陽去了。
04、被抓,想妙計逃脫
隋朝將領宇文述、來護兒等人率領軍隊就要到了,李密建議楊玄感帶著隊伍向西撤退。
到陝縣,楊玄感想圍攻弘農宮,李密勸諫他,應該迅速向潼關撤退,追兵快到,不能停留!
楊玄感不聽,就去圍攻弘農宮,圍了三天沒能攻克,才帶上隊伍向西走。到達閿鄉縣,追兵趕上來了,楊玄感戰敗。
李密秘密地進入潼關,被追捕的人捉住。當時隋煬帝在高陽縣,李密和他的同夥要被一起押送到那裡去。
他們中多數人帶有金錢,李密叫他們亮在押送官員面前說:
“我們死後,請用這作為經費安葬,餘下的就全部報答你的恩德。”押送官員被金錢利誘,答應了他們。
出潼關後,防備逐漸放鬆,李密請求買來酒菜,每天晚上吃吃喝喝,吵吵鬧鬧,通宵達旦,押送官員不把這當回事。
走到邯鄲縣,李密等七個人挖穿牆壁逃掉。到淮陽郡,隱姓埋名,自稱劉智遠,招收徒弟講學。
這樣過了幾個月,心裡悶悶不樂,寫了一首五言詩《淮陽感懷》,詩寫成後流下了行行淚水:
金風蕩初節,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塗士,鬱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05、投奔翟讓,說服其起義
616年,翟讓在東郡發動農民起義,因以韋城瓦崗寨為根據地,故稱瓦崗軍。
李密投奔於翟讓軍中,有人知道李密是楊玄感的逃亡部將,私下慫恿翟讓殺害他,翟讓就把李密關押在軍營之外。
李密透過王伯當用獻謀略的辦法靠攏翟讓勸說翟讓奪取洛陽長安,消滅兇殘勢力,滅亡隋朝。
翟讓聽罷大為敬重仰慕,立即釋放了他。派他去遊說各小股義軍。
李密又向翟讓建議說:“現在人馬已經很多,但是沒有地方弄到糧草,如果長久耽擱下去,就會人困馬乏,大敵一到,要不了幾天我們就會失敗!
不如直接奪取滎陽,休整部隊籌積糧草,等到兵強馬壯,然後去跟別人爭奪天下。”
翟讓認為應當這樣,從此攻克金堤關,攻打搶掠滎陽等縣城鎮,多數被攻克。
06、大敗張須陀,聲威大振
滎陽太守楊慶和通守張須陀帶兵討伐翟讓,翟讓曾被張須陀打敗過,聽說他來了,極為害怕,準備遠遠地躲避他。
李密說:“張須陀驍勇但沒有謀略,他的隊伍又打了幾次勝仗,既驕狂又狠毒,一仗就能捉住他。您只管擺開陣勢等著,我來替您打敗他。”
翟讓迫不得已,統領軍隊準備戰鬥,李密分出一千多名士卒埋伏在樹林裡。
翟讓開戰不利,邊打邊退,李密派出伏兵到敵後襲擊,張須陀兵眾逃散,李密和翟讓前後夾攻,大敗張須陀,當場將他斬首。
翟讓從此以後讓李密單獨統率一支隊伍。李密的隊伍軍容整齊嚴肅,凡是發出命令,即使是在夏天,士卒們都像是身裹霜雪一樣冷峻地執行。
他本人衣食節儉樸素,得到的金銀財寶都分發給部下,因此人人都替他賣力。
07、開倉賑民 ,被稱為首領
617年春,瓦崗的一把手翟讓和二把手李密率戰將數十員,精兵七千,繞過虎牢關,一舉佔領了落口倉。
當時的天下正在鬧饑荒,李密開啟倉庫聽憑百姓拿走糧食,連老人婦女也揹著孩童趕來,路上絡繹不絕,多達幾十萬人。
他將糧食賑濟百姓,從而贏得了百姓的一致好感,大量的人慕名前來投奔他,
不多久,瓦崗軍便擁有上百萬人的隊伍。李密又特意在這百萬人中挑選了能力更為出眾的八千人,組成一支精悍的隊伍。
翟讓推舉李密當首領,稱作魏公。這一年的二月,李密在鞏縣南郊設立祭壇,祭天登位,年號稱作永平元年,所下發的文書落款為行軍元帥魏公府。
李密授予翟讓司徒官銜,封為東郡公,任命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其餘的人各按等級授予官職。
08、大敗王世充,勢力壯大
隋煬帝派遣王世充率領五萬名精兵強將進攻李密,王世充襲擊倉城,李密打敗了他。
王世充又把軍營遷移到了洛口倉的北邊,在洛水上架設浮橋,派出全部人馬進攻李密,李密和一千多人抵抗,形勢不利向後撤退。
王世充乘勝逼近洛口城下,李密挑選幾百名精兵阻截,王世充的兵眾全線潰逃,搶著擁上浮橋,淹死了幾萬人。
他的虎賁郎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梁德、董智都已陣亡,王世充只是保住了性命。
李密乘勝攻克了偃師縣,在這裡修築起金墉城駐紮下來,擁有三十多萬人馬。東到海濱、泰山,南到長江、淮河,沒有哪個郡縣不派使者歸附李密。
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人都順勢地派人向李密上書勸說他登皇帝位,李密說:“洛陽沒有平定之前,不能談這件事。”
09、除掉翟讓,取得領導權
李密勢力越來越大,翟讓的部將王儒信鼓動翟讓擔任大冢宰官職,統領百官,奪取李密的大權。
翟讓的哥哥翟寬又對翟讓說:“皇帝只能由我們自己做,怎能送給別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該我來做。”
李密知道了這件事,暗中有除掉翟讓的打算。恰逢王世充擺著陣勢打來了。
翟讓出兵抵禦,遭到王世充猛攻,李密和單雄信等人率領精兵強將救援,王世充敗逃。
第二天,翟讓自己來到李密的營帳,要求飲酒作樂,李密安排菜餚招待他,他所帶領的部下一一安排在各處就餐。
李密請翟讓入席後,拿出一把好弓給翟讓鑑賞,翟讓剛剛拉滿,李密派一名勇士從背後將他斬首,同時殺掉了他的哥哥翟寬以及部將王儒信。
徐世勣被混亂計程車卒砍了一刀,受了重傷,李密立即制止了,才免於死亡,單雄信等人跪地叩頭請求饒恕,李密都免於處分並安慰他們。
於是親自到翟讓的各個兵營,向他的將士們通報了情況,沒有人敢鬧事。就命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
李密經過這事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然瓦崗軍的軍事實力也因此受到重創。
10、大敗宇文化及
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萬大軍,進佔金墉城,加緊修復城門、城牆和其他防禦設施,並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門,洛陽城告急。
正在這時,政局突變,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練巾勒死隋煬帝,立秦王楊浩為傀儡皇帝,自率十萬大軍北上。
宇文化及到了黎陽,跟李密相遇,李密知道他的部隊缺少軍糧,速戰速決對他有利,所以不跟他交鋒,堵住了他的退路。
宇文化及大修攻城器具,藉以逼近黎陽倉城,李密率領輕騎五百奔赴陣地。倉城兵又出來接應,燒燬了宇文化及的攻城器具,大火徹夜不滅。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糧食快要耗盡,就詐稱跟他聯合,以便使他計程車氣鬆懈。
後來知道是個計策,宇文化及大怒,跟李密在衛州的童山腳下展開激戰,從早晨戰到傍晚。
宇文化及精疲力盡糧草斷絕,士卒多半叛逃,攻了一下汲縣之後,迅速向北轉移到了魏縣。他的部將陳智略、張童仁先後帶領自己的隊伍歸順了李密。
11、驕傲自滿,被王世充打敗
當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戰後疲憊之機發動進攻,率精兵兩萬、戰騎兩千,威逼偃師,在通濟渠南岸安營紮寨,在洛水上架設浮橋,準備決戰。
此時的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府庫中沒有什麼積蓄,甚至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
618年,王世充乘勢襲擊瓦崗軍,敗瓦崗軍數員驍將。李密得知後命王伯當據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城,親率精兵到偃師迎戰。
裴仁基建議李密偷襲東都,但李密不聽。王世充強渡洛河,雙方大戰於邙山腳下,王世充大破李密。
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久不滿李密,相繼投降王世充。
李密西逃長安,投奔李淵。當年瓦崗軍的戰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後降唐。
12、叛唐被殺
李密歸唐,李淵大喜,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
但李密不甘居於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同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安撫昔日的部眾,左武衛將軍王伯當隨同前往。
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反悔將其召回,李密大為恐懼,決定叛亂。
李密率部襲破鄰近的桃林縣,掠奪畜產向南進入熊耳山,前往襄城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盛彥師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
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經過,被盛彥師全部殺死,時年三十七,傳首長安。李淵派人將李密首級送往黎陽招撫其餘部。
李密年輕時,志向遠大,刻苦好學,文武雙全,善於謀劃,壯大瓦崗力量。
但他後來驕傲自滿,眾叛親離,被王世充大敗,投降李淵,最後反叛李淵被斬,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