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普希金,我想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他的這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是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
普希金一生完成了800多首抒情詩,他憎惡專制暴虐,讚美人性,弘揚正義,謳歌俄羅斯大自然的慷慨和瑰麗。
他在作品中還向人民袒露了赤子般的忠誠,袒露出全部心靈世界,企圖用良知喚醒沉睡的、矇昧的民眾,透過自身的幸與不幸敏銳地、熱情地感受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
但是,愛和被愛曾耗去了他許多精力。
他的一生本該是一帆風順、名利雙收,可不幸的是這個被世人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詩人在一場決鬥中離世。享年只有38歲。
那時候普希金正當盛年,也已經詩名卓著,他妻子岡察洛娃與法國男子丹特士發生了戀情,作為紳士,普希金沒有打罵羞辱妻子,毅然選擇了與丹特士決鬥並在決鬥中深受重傷,不治身亡。
有人認為普希金是用鮮血和生命獲得了自己永恆的尊嚴,他的壯烈死亡與他的詩歌一起青史留名。
01 初識,瘋狂愛上她
普希金的夫人名叫娜塔麗亞·岡察洛娃。她是斯特羅加諾夫伯爵的女兒,不過,是個私生女,但同時她也是一個超級大美女,時有“莫斯科第一美人”之譽。
詩人是1828 年 12 月在從米哈依洛夫斯克村返回聖彼德堡的途中經過莫斯科時,在一場上流社會的舞會上第一次見到她的。
當時,她才有16歲,不僅美貌驚人,能歌善舞,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
這個女孩的美貌與優雅,給剛剛獲得了自由的詩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他瘋狂愛上了她。
他當時就向他的一位朋友坦白道:“從現在開始,我的命運就與這位年輕的女士聯絡在一起了。”
1829年4月,普希金求婚遭到拒絕,當夜,他帶著絕望的心情離開莫斯科前往高加索。當時,俄國與土耳其正在打仗,普希金希望能投入戰爭,忘卻痛苦。
1830年的春天,普希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中對岡察洛娃的渴望,託他的一位好友去向她打探她的家族對自己的看法。
出乎意料的是,岡察洛娃的一家對普希金的印象都不錯。詩人在得知了這一令人振奮的訊息後,當天就僱了馬車,歡天喜地地從聖彼得堡趕去了莫斯科,去看望讓自己思念已久的心上人,而心上人的一家,也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
1830年5月6日,普希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與美麗聖潔的岡察洛娃訂了婚。
下面的這首詩,是普希金求婚成功後,寫下的《聖母》中的幾句:
她的神態莊嚴,他的眼中智慧無量。
他們慈愛地望著我,全身閃耀著榮光,
沒有天使陪伴,頭上是錫安的芭蕉樹。
我的心願終於實現了,造物主!
派你從天國降臨到我家,我的聖母!
你這天下最美中之最美的翹楚。
這詩中的“聖母”,無疑就是指岡察洛娃。可見詩人當時對岡察洛娃已膜拜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02 抱得美人歸
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與岡察洛娃在尼基茨基門的教堂舉行了婚禮。
無比幸福的普希金滿面春風地告訴朋友們:“我結婚了,真快活!我不再希冀什麼了。我希望永遠這樣,別再有什麼變化。這一切對我如此新鮮,宛如一個再生的普希金,享受著人間的情愛和幸福........”
03 並不如意的婚後生活
據說這對新人在互換戒指時,竟不慎將一枚戒指掉在了地上,與此同時,普希金手中拿著的蠟燭也突然熄滅了,普希金臉色大變。當從教堂裡走出來的時候,他額頭上滲滿了豆大的汗珠,還憂心忡忡地說了句:“這是不祥之兆。”
雖然成功抱得美人歸,但是愛情絕不等於抒情詩,婚後,沉迷於詩詞的普希金並沒有得到他希望的一切。
丈母孃對舞文弄墨的女婿日漸不滿,並且極盡其所能在女兒面前詆譭他。
美麗的普希金夫人對文學毫無興趣,她一心向往的只是奢華的生活,在心靈上漸漸遠離丈夫,終日打扮得花枝招展,頻繁出現在上流社會和宮廷舞會上。
宮中上至沙皇,下至大臣,個個對這個美婦人垂涎三尺。
埋頭於詩詞的詩人開始對此全然不察,還總是興奮地把新作朗誦給愛妻聽,想同她分享作詩的幸福,沒想到妻子完全不感興趣,還發怒了,讓他不要總是拿那些乏味的詩詞去折磨她。
普希金無法與妻子分享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卻為妻子的揮金如土,負債越來越多。
當時,他只是一個九等小官,年薪才5000盧布,只夠美麗的普希金夫人五天的花銷:名車寶馬、豪華別墅、名貴的服裝、佩飾、化妝品,還有不少於20個人的僕從……
但普希金也是一個很要臉面的人,為了維持對外的體面,他不得不去借了高利貸,甚至還請求尼古拉一世預支了他幾年的薪水。且他作為一名真正的騎士,還不能把實際的狀況告訴妻子。
揮金如土的妻子每日清晨5點歸家,晚上8點才吃中飯,晚上9點登上馬車趕赴宮廷舞會。
為了擋桃花,詩人只得每晚都陪著夫人,作家果戈裡曾笑道:“除了舞會上,別的地方休想找到我們的普希金,玩物喪志啊!”
1834年新年的一天,尼古拉一世在皇村公園,遇到了普希金夫婦,一下子就被岡察洛娃的美貌所吸引了。
隨後,他便任命了普希金為宮廷侍從。
他不是因為欣賞普希金的才華,而是讓普希金以後能夠帶他的妻子來參加他的宮廷舞會,然後好在舞會上與她調情。
岡察洛娃的虛榮心在日復一日地膨脹著。
宴席上,尼古拉一世、皇后就坐在她的旁邊。
大臣們爭相向她獻媚,貴婦們爭相邀請她參加酒會、舞會。
普希金曾絕望地寫道:“舞會要搞50萬場,誰會去關心窮人的眼淚?”
大約在1834年秋冬之季,岡察洛娃身邊又多了一個追求者——法國人丹特士,他本是流亡到俄國的原法國波旁王朝的一個男爵,後來,他因認了荷蘭公使蓋克倫為義父,因此成為了尼古拉一世舞會上的一名常客。
丹特士是一位美男子,他很快就以他法國式的俏皮與幽默,贏得了岡察洛娃的好感,她的大姐葉卡捷琳娜·岡察洛娃更是愛上了他。
在一次又一次的舞會上,丹特士與岡察洛娃雙雙起舞,出盡風頭。有人甚至說丹特士和岡察洛娃更像天造地設的一對。
這位巴黎的情場高手,成功地在岡察洛娃姐妹之間點燃了妒火,連同可憐的普希金的妒火,三團火苗亂躥。
凡是有岡察洛娃出現的地方,丹特士總會不期而至,帶著他的時髦禮服和幽默的談吐。
普希金開始不斷收到汙辱性的匿名信。真實的故事和編造的謊言一併湧向他。
第二天那些賬單又會接踵而至,岡察洛娃還要去跳舞……
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一封匿名侮辱信,暗示其夫人紅杏出牆。
普希金向丹特士下了決戰挑戰書以捍衛自己的尊嚴。
但岡察洛娃的姐姐為了避免流血事件,站出來說她已經和丹特士訂婚了。於是,普希金收回了挑戰書。
但其實,即便後來丹特士和岡察洛娃的姐姐結婚了,丹特士還是瘋狂地追求普希金夫人。
他經常當著普希金的面同岡察洛娃調情,並表示他之所以結婚,並非害怕決鬥,他隨時準備應戰。
普希金忍無可忍,再次決定於1837年2月8日與丹特士決鬥。
下午4時,普希金在一家甜品店,喝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杯咖啡,隨後,便在好友丹扎斯中校的陪同下,乘坐雪橇來到決鬥場地——聖彼得堡城外的小黑河畔。
當時,天空陰雲密佈,寒風凜凜,和以往的決鬥不同的是,這是一場雙方積怨頗深的真正意義上的決鬥。
最終,獲得率先開槍權的丹特士一槍擊中了普希金的腹部。
普希金倒地後,又掙扎著爬起來,跪著向對方開了一槍。丹特士應聲倒下,但是一顆紐扣救了他的命。
當時,普希金已失血過多,尼古拉一世派來的御醫,很快就到了。他們在檢查完詩人的傷情後,決定暫不為他實施手術取出子彈,只是給他做了簡單的止血處理,然後就用紗布將他的傷口,包紮了起來。
9日凌晨,普希金腹部腫脹,脈搏微弱,他讓人將妻子和孩子們都叫到床前,與他們進行了最後的告別,在彌留之際一反常態要和情敵言歸於好,請御醫轉呈皇上,不要追究丹特士,不要別人為他復仇。
此後,他的精神一度好轉,但是9日下午14時45分,他的傷情再度惡化,在吐出一句“生命結束了”之後,終於停止了呼吸。享年只有38歲。
04 寫在最後
普希金去世後,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葬的人多達5萬人,俄國社會對他的死,普遍感到十分悲痛,許多人都發出了 “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的感嘆。
一下子這麼多人湧入聖彼得堡,讓當局如臨大敵。
尼古拉一世也假惺惺地說了一些對普希金的英年早逝表示哀悼的話,並厚恤了普希金的家人,還將丹特士給抓了起來,判了刑。但風頭一過,卻又赦免了他。
難怪有人說,普希金與丹特士的決鬥,其實,是尼古拉一世一手策劃的,他就是想要普希金死,丹特士只不過是他手裡的一個工具而已。
不管真實情況如何,普希金對待妻子紅杏出牆的處理方式,是紳士風度,不欺不辱,有人認為是義薄雲天,有人認為是千古浪漫,不斷有電影戲劇改編演出,代代傳頌。
時至今日,普希金去世已經185年了,在俄羅斯各大城市,仍都豎立著普希金的雕像。在俄羅斯各級學校的課本上,也都有他的詩歌,這足見俄羅斯人民對他的喜愛。
他的大名和充滿尊嚴的詩句“我的無法收買的聲音,是俄羅斯人民的回聲”已經鐫刻在俄羅斯輝煌的藝術里程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