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對人體是有不少保健功效的,經常拔罐能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那麼拔罐有什麼需要的地方嗎?
拔罐注意事項
1、分清體質。按體質拔罐進行補瀉,否則會適得其反。
2、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浮腫,水腫,血壓過高,有血液障礙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經期,還有過飽、過渴、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合拔罐。
3、有些部位不宜拔。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靜脈曲張部位、疤痕處,乳頭、骨頭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4.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兩三個小時。
5.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6.依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複拔罐。
7.拔罐時間應依年齡、體質、性別及病情輕重緩急而定留罐時間,一般拔罐時間為10~15分鐘,大罐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時間,否則可能會起皰。
一般病情輕或有感覺障礙(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時間要短。病情重、病程長、病灶深及疼痛較劇者,拔罐時間可稍長,吸附力稍大。
哪些人不適合拔罐
1、孕婦、女性月經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薦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性流產等。
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2.高熱、抽搐和痙攣發作者不宜拔罐。對於癲癇患者則應在間隙期使用。
3.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絡拔罐,以免造成大出血。
4.有嚴重肺氣腫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負壓吸拔。心臟衰竭或體質虛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療。
5.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拔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症狀,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