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節目特別連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姚海紅為大家一一解答抵抗力那些事。
問:感染新冠等病毒之後,我們的一個反應就是發燒,有一種說法就是免疫力好的人一旦發燒就會是高燒,這有科學根據嗎?
答:體溫的高低和免疫力的強弱,它是沒有絕對的關聯的。
我們首先要知道,病毒感染後體溫為什麼會升高?人體受到病毒侵襲時大腦會調高體溫,因為體溫升高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快速運送免疫細胞消滅病毒和細菌。而且體溫每升高一度,免疫細胞它的活性也會提高。同時,為了讓身體達到一個平衡,不至於體溫太高,身體也會流汗來進行散熱。
但體溫並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體溫升得很高,就提示兩種問題:第一,我們的免疫系統發現敵人有點遲了,和病毒戰鬥得非常激烈。另外也提示我們,體溫調節中樞比較遲鈍,沒能及時將體溫調下來。
若體溫超過38.5度,會對部分人體器官造成傷害。所以在發燒的時候,醫生通常建議體溫超過38.5度,要用退燒藥要多喝水,配合出汗來降低體溫,當免疫細胞把入侵的病毒完全消滅時,體溫就恢復正常了。
真正免疫力高的表現,應該免疫系統對病毒發現得很早,而且速戰速決。這種情況下,病毒很弱勢,它和免疫系統的力量相差很懸殊,很快就被打敗了。這種情況下,其實身體不會有明顯的反應,有人可能會燒得不高,甚至有人不會發燒。
如果說免疫力很弱,病毒很強勢,那麼病毒會很快攻破身體防線。它沒有和免疫系統激烈的打起來,同樣症狀也不會很明顯。這種情況下,病毒可能會一直潛伏在體內,日後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復陽。
所以說,體溫高低和免疫力高低沒有絕對的關係。免疫力高的人可以不發燒,免疫力低的人也可以不發燒,二者沒有絕對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