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記憶中的我,小時候容易感冒發燒,可大了之後幾乎很少再經歷高燒時刻,就連感冒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你定義中的發燒是什麼?
在醫學上認為,發燒只是老百姓常叫的說法,而它真正意義上是叫發熱,即人超出正常的體溫(36攝氏度~37攝氏度)。除了每天的某些時刻會出現體溫波動,如人在做激烈運動時,體溫會明顯上升。
還有女性在特殊時刻,如月經期、懷孕期,整體的平均體溫都要比正常體溫略高;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例如典型的老人,還有未成年人可能體溫要偏低的。
不過,大體都在這個範圍之內,人的體溫高與低,最重要的是受體溫中樞所調節,在藉助體液以及神經調整的動態平衡,一旦不穩定會在正常體溫的基礎之上達到發燒的標準。
然而就是這樣的狀態,近期有個說法是:發燒時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還能防癌症抗癌?發燒的人更健康?
確實,有些專家保留個人意見,認為在人體發燒到攝氏40度左右時,能夠殺死癌細胞。但以發燒的原因來看,導致的現像有很多種,如病菌感染、細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等。
除此之外,還會因為各種因素,如內分泌系統、代謝性疾病、抗原抗體、物理化學反應等等。
並且,針對年齡層不同,出現症狀也有所不同。
例如成年人在發燒的同時,還伴隨著呼吸困難、腹瀉、嘔吐、腹痛、背痛等,顯示患病症狀不是那麼簡單了,要積極去醫院檢查下;
還有未成年人,若體溫連續超過攝氏39度以上,且維持的時間較長,也要針對性處理。同時,觀察身體是否有無其他不適,犯困、精神差、厭食、皮膚搔癢等等。
從絕大多數情況來看,發燒只是人體的免疫反應,發燒的同時人體也不斷殺死惡性組織,抵抗外界病原體入侵,也是機體免疫機能反抗的結果。
但如果真像傳聞中所說的一樣,人體發燒可以防癌抗癌,增強身體免疫力。有的人相信後,即使發燒也不去治療,身體長期處於超出健康的範圍。
隨著溫度越高,造成脫水的現象就越嚴重,重則還會傷害腦神經。所以,發燒不是兒戲,一旦出現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避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