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名弘祖,字振聲,又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文學家。
他經30年考察撰寫而成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共計60萬字,被譽為“千古奇書”。
01、自幼博覽群書,立志探索自然奧秘
徐霞客出生於1587年1月5日,從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徐有勉是一個知識分子。
他自幼好學深思,博覽群書,尤其是喜歡看歷史、地誌和山海圖經、遊記、探險記一類書籍。
並且深深被這些書籍所吸引,使他對祖國的壯麗河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熱愛。他十五歲時參加童子試,未能考上。
他決意走出書齋,不應科舉,不走升官發財之路,而要奔向自然,“問奇於名山大川”,探索那大自然的奧秘。人們稱讚他是“少有大志”的人。
02、潛心研究古代地理書籍,發現很多錯誤
徐霞客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在地理研究上。他認真閱讀了大量的古代地理書籍,發現所記載的多是疆域沿革和建置風俗等。
很少介紹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觀,並且有不少是“承襲附會”、隨意穿鑿的,以致輾轉相抄,以錯傳錯。
雖然有些書中有“山川”一項,但是記述十分簡略,致使“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而且又僅限於中原一帶,缺乏邊遠地區的情況。
為了尋求切實的地理知識,徐霞客決心“窮九州內外,探奇測幽”,做一番實地考察,親自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03、在母親顧勵下開啟旅行歷程
父親過世之後,母親鼓勵他外出闖蕩:“身為男子,志在四方。羈留家園,一如籬內小雞,車轅小馬”。
母親還親手為他製作了一頂帽子,史稱“遠遊冠”。1607年,徐霞客剛滿22歲,便開始了他一生的艱苦旅行和探險生涯。
最初,徐霞客怕母親擔心,先從近處開始,約好時間回來,每次他在出遊和孝親之間猶豫,母親總是說,她身體很好,不用徐霞客掛念。
徐霞客早年的旅行,主要是登名山、遊勝蹟,偏重於搜奇覽勝。
04、與許氏伉儷情深,與周氏相互支援
年少時的徐霞客與許氏相知相惜,兩顆心緊密相連,他們共度了許多幸福美好的日子。
然而,許氏的身體並不太好,時常抱怨胸悶氣短。直到161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許氏的生命,讓徐霞客心如死灰。
在徐霞客家中,有一位名叫周氏的丫鬟,她是隨許氏一起嫁來的。周氏性情溫和善良,總是默默地在家中忙碌著。
孤獨的徐霞客和周氏漸漸地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的關係不僅僅是主僕,更像是彼此內心的知己和支援。
徐霞客的母親為他安排了另一位女子羅氏,她出身名門望族,生活中充滿了氣場與主見。
羅氏在家中的地位明顯,她的強勢態度常常讓徐霞客覺得喘不過氣。他離開家庭,不斷地穿梭于山水之間,孤獨中與自然為伴。
05、不畏艱辛,徒步旅行
母親去世後,他到遠處旅行,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旅行中,他常常風餐露宿,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
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為了便於考察,他廣泛接觸群眾,採集更多的岩石、植物標本,寧可不畏艱險地徒步跋涉,而很少騎馬、乘船。
他長年累月地奔波在川流峽谷之中,往來於崇山峻嶺之間。或冒險攀緣,或遇強盜,或遭野獸巨蟒的威脅。他遭遇困境、忍受的苦難,無以言比。
07、系統深入考察,研究自然,
徐霞客每次遠遊歸來,對照所見新聞,進一步認真閱讀大量的古代地理書籍。
逐漸覺察到對於大自然的觀察和了解不能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應當把注意力轉到探索自然奧秘,揭發自然規律上來。
徐霞客從1637年春開始,用了近3 年時間,對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石灰岩的分佈、型別、特徵做了詳細考察和科學記述,
徐霞客先後深入考察了100多個巖洞,對這種現象和成因都做了繪聲繪色的描寫。現在對巖洞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學問,叫做“洞穴學”。
徐霞客還考察了長江和南北盤江的上源及深入考察了瀟江、湘江、灕江、怒江、瀾滄江等很多江河的水源和流向,糾正了過去志書中的一些錯誤。
他還廣泛接觸群眾,進行調查研究,蒐集地方文獻圖態,採集岩石、植物標本,甚至繪製圖形,以備日後研究參考。
尤其可貴的是,徐霞客在長期的遊歷活動中,每天不論旅途怎樣勞累,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考察情祝詳細記錄下來。
他以清新奇麗的文字描寫了大自然的瑰麗多姿,以無比激揚的熱情歌頌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徐霞客在多年的遊歷中,對其他自然地理現象以及氣候、植物、動物、礦物、火山、溫泉等也都注意觀察,並且作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記述。
徐霞客在旅遊中,對各地的人民生活和社會狀況也作了調查和記載。
08、抱病寫《徐霞客遊記》,離世
因長時間冒雨跋涉,徐霞客患有嚴重的腳疾,到雲南時已無法走路,於是徐霞客1640年夏抱病回家,但他堅持寫遊記。
在家養病期間,他更為專心地編寫《雞足山志》,基本完成《徐霞客遊記》的編撰。1641年,病情加重,與世長辭。終年56歲。
09、兒子整理遊記,讓他名垂青史
當初徐霞客離家旅行時並不知曉,在周氏已懷有他的孩子,羅氏決定將周氏暗中送往李家成為他人的妻子。
不久周氏生下兒子李寄,好景不長,李家在丈夫去世後陷入一片困境,但她對兒子李寄仍然給予了關愛與教導。
李寄雖然身處困境,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他讀書學習,頗有天賦。他特別喜歡看地理書籍,立志將來像父親一樣,遊歷山水。
周氏因病去世,他踏上徐霞客曾經走過的旅程。李寄歷經千辛萬苦,遊歷山川河流。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得到了一份《徐霞客遊記》的手抄本。這份珍貴的手稿,但字跡已然模糊。
李寄決定以整理手稿為己任,他尋遍大江南北,無論手抄本還是相關的資料,只要一有訊息,他便尋之不輟。
最終,在自己年老的時候,李寄辛勤整理出了一份相對完整的《徐霞客遊記》,為徐霞客的名聲和成就重新點亮了燈火。
《徐霞客遊記》全書20卷中,是以散文和日記體裁寫成的野外考察的忠實記錄,是徐霞客30多年來堅持不懈探索和研究自然奧秘的總結。
書中關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歷史、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記載,是研究我國少數民族歷史的非常珍貴的史料。
徐霞客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歷盡千辛萬苦,徒步走遍大江南北,把所見所聞寫下來,成為千古奇書,他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