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老師曾說,
“珍惜你的,你會看到很多真相。時間能渡的都是願意自渡的人。
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
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的救自己於這世間水火。”
過去三年,我們都承受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和意料之外的不順遂。
有人因為疫情失去了親人,有人因為房價大漲大跌損失了金錢,有人因為部門解散或裁員失去了穩定的高薪。
電視劇《玫瑰的故事》裡,方協文不想讓母親病重的小周背鍋,最後選擇了自己承擔責任,辭職了事。
回家後悶悶不樂、萬念俱灰的他,和玫瑰提分手,他覺得自己跌進了人生的谷底。
玫瑰卻不以為然,並耐心開導他。最後他拿過玫瑰遞來的存款,提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誰說,人生遭遇滑鐵盧,就要認命,一路滑到底呢?
如果現在的你,感到諸事不順,不妨靜下心來,身體先行,審視自己有沒有這三樣舊東西,大膽捨棄吧。
01
丟掉不利於你向好的習慣
我們每個人一路走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不太好的習慣。
可能是習慣性熬夜晚睡,也可能是習慣性抽菸喝酒,還可能是花錢大手大腳,習慣性報復式消費,最後導致自己負債累累等等。
近幾年,總能聽到這樣的故事,主人翁有男有女,因為賭博、買大牌、以貸養貸、無節制的消費和頻繁換工作等等,最後導致自己負債累累。
甚至有人跑到知乎去問,負債三十萬,去死到底值不值?心態崩潰,壓力太大想輕生。
26歲那年的中秋節,我沒有回老家過節。
我在出租屋裡,盤點個人負債情況,想著如何快速還清負債。
於是我開始上網蒐集如何存錢和還錢,並拿出《小狗錢錢》的讀書筆記,一一對照,定製我的經濟自救方案。
最後我採取了,先還各個平臺的消費貸,並挨個關掉那些誘惑人亂花錢的玩意,先存錢,再按計劃還錢,嚴格按照預算花錢。
半年不到,我不光還清了因為亂花錢和任性帶來的五六萬負債,還存了幾萬塊錢。
更重要的是,從此我養成了更好的消費習慣——量入為出、先做預算管理、按周和月進行記賬分析覆盤。
負債不可怕,負債不過是提醒你,你該叫停那些不利於你長期發展的壞習慣了。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更是習慣的奴隸。當你發現自己被惡習奴役過久時,不如趁機打個翻身仗,積極自救。
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活著,只要你還有一顆向好之心,你怎麼弄都可以還清區區幾十萬的負債。
改變習慣也不難,用好習慣挨個替換掉壞習慣就可以了,真沒那麼難。
剛開始,也許你會覺得有點委屈自己,但是你要記住,你要的是更好的未來,而不是更差的處境。
也是在我積極還債的那半年裡,我的廚藝不斷精進,我開始帶飯去公司吃,我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我真的開始把錢當錢花了。
當時我的房租一個月是1300元,我每個月基本上只買點必需品和蔬菜水果,算上交通費,一個月也就花個600元-1000元左右。
所以不要還沒開始行動,就開始打擊自己,認為自己不行。
要知道,人的潛能,很多時候,比我們知道的,要大得多。
你不去試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不要盲目給自己貼標籤,非要貼的話,請你貼點好的,就當給自己加油打氣了。
02
丟掉過時的知識和思維方式
其實我們怎麼看待一件事,遇到同樣的情況,第一反應是怎麼處理,遇到問題習慣性如何解決。
其實都是我們的已有認知和思維方式的結果。
《基層女性》裡說,“成年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審視自己過往被父母影響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把糟粕從大腦中清除。如果你的精神不先富裕起來,不去打破固化思維,這一生便很難有突破。”
深以為然。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回顧反思一下,你在做一些事,說一些話的時候,是不是跟你的父母幾乎如出一轍?
2年前,我問公司文案,為什麼我們公司的公眾號閱讀量這麼少?明明後臺也有三四千粉絲了。
文案抖著腿漫不經心地說,這不是很正常嗎?大家都去刷短影片了,誰還看公眾號啊!
她還告訴我,能寫出十萬+閱讀的都是粉絲上千萬的大號,所以閱讀量才高。
像我們公司這種才幾千粉絲的公眾號,有個兩位數閱讀就不錯了。
所以那時我就認為公眾號賺不到錢,還不如我安排另一個同事做影片號直播賺錢——起碼可以賺點平臺補貼。
但是她說得是真的嗎?之前我也認為她說的都是真的,所以我信了。
可直到我親自去做了公眾號,我才發現,她說的全是錯的!(這個文案後來被老闆裁掉了)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腦子裡已存的知識和常用的思維方式,也是需要時時檢驗和迭代的。
出了校門,進了社會,才是真正的學習的開始。
前幾天聽播客,flomo的聯合創始人劉少楠說,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在進步?就看你正在運用的知識,是來源於今年,還是幾年前。
幸運的是,我一直都在進步。
我在用的知識一直在迭代換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總在尋找更優解,以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我每年回看上一年的自己,都覺得上一年的自己傻得可愛。
有時候看上個月的自己,都覺得蠢得沒眼看。
我知道的,這表示,我又進步了,我又一次突破了過去的自己,感覺真好!
03
丟掉不再為你所用的舊物
有段話說得好:
“沒用的東西要及時斷舍離,比如人、物、思想。
如果人是能量的集合體,負能量越少,那正能量就會越強;能斷舍離的負能量越多,那麼你身上的正能量就會越強。
反之,要學會多靠近「正能量」和「陽氣重」的人,地,物。”
即使在去年夏天,我丟舊物還跟割肉一樣,尤其是衣服,哪怕已經發黃髮舊了,我還總想要拿回來。
但是今年開始,我給自己的衣櫃做了大瘦身。
我意識到,相比那些閒置的舊物,我的時間和精力更加寶貴。
人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既專心致志學習和工作,又可以變出更多時間去打理和維護那些閒置物品。
我需要聚焦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個人成長上,我需要專注讀書、學習、收集靈感和寫作,我真的沒空去收納那些沒那麼喜歡也幾乎不用的物品。
所以,最後我選擇了放棄。
不破不立。把多餘的、舊的送走,給自己的衣櫃做減法,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給自己的人際做減法,我才可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事實證明,辭“舊”迎“新”更值得!
需要我去處理的家務越來越少,找東西的時間和次數越來越少,需要打理維護的衣服也越來越少,整個人輕鬆多了。
終有一天,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到底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哪些事情上?換句話說,哪些事情,才是真正值得我們不遺餘力地花心思傾注一生的?
你到底想要過哪種人生?你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被沒那麼熱愛的一切塞滿嗎?
寫在後面的話
我外婆非常喜歡攢陳年舊物,家裡總是被一堆東西塞滿。她又十分愛乾淨,於是每天早晚,她就在家洗洗涮涮。
有時候我也會幫她打掃衛生,比如擦桌子板凳和拖地等等,但是她卻總是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最後自己又來重複一遍。
她一輩子這個捨不得丟,那個捨不得扔,最後她把自己後半生都浪費在了打理這些物品上面了。
(她去世後,她的兒女一把火把她曾經捨不得丟的東西全部燒了。)
可是,我明明記得,她和我說,她一直都渴望讀書上學的機會,希望自己可以識字讀《聖經》的啊!
如果你想要讀更多書,那就不要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整理和收納等等家務上,你應該不遺餘力地、見縫插針地、想方設法地去讀書,去學習,去成長。
而不是把自己埋沒在做不完的家務,收拾不完的衣服和發不完的脾氣上!
前者讓你進步,讓你變好,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後者只會把你限制在眼前的小世界裡。
人,只有站到了更高層,才能看到越來越大的世界,否則,只會被眼前的雞毛蒜皮,數不盡的煩惱和焦慮束縛住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