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把深交這個識人的問題分成三步:
識己:自己是怎樣的人
識需: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識人:怎樣的人適合自己深交
對於什麼人值得深交的問題,也許,很多人會秉持一種觀念,認為只要對方是好人,便值得深入交往。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樣的是“好人”?若此人是個老好人,對周圍人都以善意相待,但其精力終歸有限,在其力所不及時,空有善意又有何用?畢竟老好人做不到專注和深度地陪伴。那麼,我們身邊的熟人就值得深交嗎?試想一下,身邊的熟人是值得信任的人嗎?若向某位熟人提出借錢的請求,他的反應會怎樣?是果斷大方,還是猶豫不決?如果你借錢給對方,對方能不顧自己生活困難或種種意外,準時還給你嗎?再者,坦誠、有威信、有口碑、有利益關係的人,值得深交嗎?回顧不久前發生的人大教授脅迫自己親授博士生事件,我們不禁會對交往的身份、威望、角度、利益和情感等問題陷入沉思。透過以上問題,我們再度考量,究竟什麼樣的人值得深交呢?這好像是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它或許涉及人性、訴求、情感、權重、道德、價值觀等等多個層面的考量與權衡。
01----深度社交的含義----從字面上理解,深交就是深度的交往,描繪了人際交往中一種深刻的、多維度的連線。它是共處時間的累積,更與交集廣度和信任深度相關。深交一定是有限人數、無限信任,一步接一步地遞進深度的交往。在有限的人際圈中,深交意味著一種近乎無限的信賴,這種信賴如同階梯,一步步構築起關係的堅實基石。雖不見得榮辱與共,但會在沒有契約和交易的前提下,給予其能力所及最大限度且不限形式的支援。這種支援,無關乎形式,只在於那份深厚的情誼。深交,是在社會道德與倫理的框架內,透過長時間的情感灌溉與細心呵護而成長起來的。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能在風雨飄搖時展現出同舟共濟的力量。在逆境中,深交的朋友會站在同一陣線,共同面對挑戰,分享彼此的認同、共識與支援。這是一種健康、穩定且不斷深化的情感支出關係,並非投資,也並非交易。是源自內心最真摯的情感流露與回饋。其中遞進非常重要。穩定的關係僅靠表面努力維繫,只有在遞進的社會關係,投入的情感才會越來越濃郁。
02----我們是否需要夥伴----
識己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出自《鬼谷子·反應》這句話強調了在認識他人之前,首先需要認識自己,透過自我認知來更好地理解他人。
我們對這句話還可以有另一層理解。先了解自己是誰,是怎樣的人?才能瞭解我們需要什麼?需要交往怎樣的人?為什麼需要?怎樣相處?是輕鬆還是負擔?是情感還是交易?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式多種多樣,既有淺層次的相識,也有深層次的交心。我們不可能跟所有人都合得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識別值得深交的人,讓相處的時間沉澱成深層的情感價值。這些關係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我們應當首先認識自己,再考慮自己是否需要穩定深度交心的人。
畢竟這與自身的許多因素有關,心情、生活、性格、習慣、愛好、感悟、情感、表達、挫折、期待、過去、生活狀態、忙碌程度都可能影響到個人當前的決策。畢竟如果自己價值觀不端正,也別指望端正的人遷就你。自己沉溺不良品行和嗜好,不能強加給別人。
我們可以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需要那些能夠深入交流、分享彼此內心世界的人。
是否有時間與人相處,是否願意與分享生活與自我,是否願意與人分享快樂和收益,是否能夠專注的與少數人來往?我們是否是隻願別人欣賞自己,不願發現別人的善與美的人。
我們是否是隻願共苦,不願同甘的人。有些人可能認為,擁有這樣的深交夥伴是人生的一大財富,可以在心靈上得到慰藉,情感上得到支援,智慧上得到啟迪。少數一部分人喜愛孤獨,可能會認為深交併不是必需的,他們或許更傾向於獨立思考,享受孤獨的寧靜,或者認為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淺層次的社交更能適應忙碌的日常。
對於需要深交的人來說,他們渴望找到那些能夠理解自己內心深處想法的朋友,可以就生活中的困惑、工作中的挑戰以及內心的掙扎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這樣的關係能帶來更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個人成長。但是遇人不淑,遇人不善、圈層差異、關係維護不當等原因,也會帶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成本。對於不需要深交的人來說,他們或許覺得這樣的關係會帶來壓力和負擔。有些人可能害怕開放自己,擔心深交帶來的情感風險。也有些人會因為工作忙碌、個人興趣或其他原因,更喜歡保持社交的表面性,不深入探討個人問題。他們可能享受廣泛的社交網路,但並不尋求深入的情感聯絡。
每個人的社交需求都是獨特的,沒有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期待的社會需求,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感到舒適和滿足。是否需要深交的人,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關鍵在於個人當前的選擇和舒適度,取決於個人的性格、生活環境、價值觀念以及對社交的需求。我們應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那些能夠給我們帶來正能量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理解自我,保持自我,做真實的自己。
03----深交的前提----
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有怎樣的訴求,自己的狀況如何。才能在人群中發現適合作為夥伴的人。對自己有利的關係並非只有互補的人,其他譬如協同、支援、認可等關係同樣值得發現。相比短期或臨時的社交的投入,我們更應該把有限注意力和有限的精力,專注到長期社交關係的經營中。
健康和穩定的關係是深交的社會關系的前提。
經得住時間、利益、風雨考驗的關係才是最穩定的關係。雙方要擁有端正的態度,健康的價值觀。這樣在利益、觀念和其他大大小小衝突中,才能考量對方立場和態度,從雙方的角度做出讓步,排解恩怨,不會放大過失,妥協從而達成共識。健康的社交聯絡是指那種對個體身心發展有益的社交關係,這種關係以誠信、公正、尊重、共存為基礎為雙方提供正面的情感支援,使他們在物質和精神上互相支援,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良好迴圈。穩定可靠的社交關係通常是指那些能夠經受時間考驗,不易受到外界干擾或變化影響的關係。
這樣的關係建立在深厚的互信基礎上,雙方或多方能夠持續地提供支援和幫助,無論是在生活的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成為彼此堅強的支撐。
情感是相互的,只有健康和穩定的關係能夠擠出雜質,在任何事件中都能聚焦到對情感的投入和重視中。健康穩定的社交關係第一關注“認同”,陪伴和忠誠。穩定的社交關係能夠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第二關注“發展”,共同發展和協作。雙方共同成長髮展,共同提高社會地位。
共享人脈、社會關係、社會資源,包括資訊、機會和人脈,這對於我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
識需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關注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匹配性人以群分,當明確自己的喜好、能力、狀態,訴求,上升能力,滿足。自然可以錨定適合發展成長期關係的好友。我們都覺得年輕人更適合交友,年輕人的資源、年齡、認知、價值觀相似、群聚,有發展訴求,有著步入社會面向人生初步訴求,更容易透過喜好和志向發現相互認同,一起共行的人。逐漸增長的人生閱歷會把人分割成不同的穩定的社會圈層,各有各的辛酸、成功、經歷和困惑,反而很難在人群中即刻尋找到共鳴,同時未必會獲得家人的理解,或許會傾向於把苦澀埋在心中,或找陌生人進行短暫的傾訴。
長期依靠、關注、無條件支援的關係,求之不得。深刻了解,自己為什麼需要社交,是要尋求一時幫助、尋找長期傾訴的人、陪伴的人、共同成長的人,還是單純想找個人聽自己話癆。儘管自然發展的關係可能不拘泥於形式,但思考明確的關係無疑是一種追求效率、精簡冗餘關係的有效手段。這種方式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排除不必要的紛擾。
在挑選合適的交往夥伴時,雖然“識己”這一步需要深入剖析自我,而且完全認清自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明確自己的需求和願望則相對較為簡單。我們可以透過細緻入微的自我探索,來更精準地鎖定合適的交往人選。
經過詳細解析自己的個性特徵。
能深入瞭解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熱情洋溢,善於傾訴;有的內斂深沉,偏好獨處。通過了解自己的個性型別,我們可以更輕鬆地找到與自己性格相投的夥伴,從而在交往中感到更加自在和舒適。
透過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體系。認知自己的行為傾向和習慣,也影響著我們對他人和事物的看法。當我們的價值觀與信念與他人產生共鳴時,我們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關係,更加穩定且持久。我們還要明確自己在交往中的期望和需求。這包括了對交往的深度、頻率、方式等方面的期待。有的人渴望深入的心靈交流,而有的人則更偏好輕鬆愉快地閒聊。透過明確自己的需求,我們可以更好地篩選出那些能夠滿足我們期望的交往物件,從而避免在交往中感到失落或不滿。明確自己的工作生活作息和習慣。有些不良習慣可以改正,但因工作或地域等其他客觀因素不能時常溝通見面,也能作為互相認可的普通朋友相處。
04----什麼樣的人適合來往----從前文分析中,我們從社交中一定是要獲得正向反饋比如支援,幫助,認同。
此外,還需要關注雙方精力消耗的收益比。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個人的努力和付出並未得到對方的認可或無法轉化為對方的價值,那麼這種單方面的投入最終可能導致內心的失望與痛苦。過度的精力投入而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不僅會讓自己感到傷心,還可能導致關係的失衡。當對方意識到這種不平衡的關係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內疚、壓力或無法承受,從而以冷漠的態度回應,甚至可能選擇拒絕繼續維持這樣的關係。這種情況對於雙方都是不利的,因為它破壞了人際交往中的基本平衡和相互尊重。我們在付出精力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對方的反應和感受,以及我們的努力是否真正對對方有益。建立一個健康、平等的關係,需要雙方都能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和平衡,這樣才能確保雙方都能從關係中獲得積極的收益。值得深度投入的社交:舒適的社交成長的社交
那我們需要的人:正向人格的人持續成長的人同一認知圈層的人讓我們再讀來討論本文的主題。探究跟怎樣的人可以構建一種植根於相互理解、深厚信任與崇高尊重的友情或夥伴關係。如何使雙方的價值增強或者價值互補。究竟,哪些正面的品質與特徵,是那些值得我們深交的人所共有的?又為何這些特質能夠使他們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值得信賴與依賴的夥伴。
關係簡單:越簡單的關係越不會因為物質上的財務糾紛,攀比等,或者心理上的猜忌、依賴、嫉妒、虧欠等、過於複雜的關係消耗雙方精力,會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增值,並因此斷裂。
相互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的背景、性格、觀念和價值觀。尊重這些差異,是建立健康關係的基礎。我們要學會傾聽對方的聲音,理解他們的立場和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強加自己的觀點。保持一顆開放包容的心,接納不同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這樣的態度能夠讓我們的交往更加和諧,減少衝突和誤解。
透明真誠: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橋樑。積極地溝通能夠促進資訊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幫助雙方更好地瞭解對方。在溝通中,我們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和反饋。透過真誠地交流,我們儘可能地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友誼。
距離適度: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當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既要關心對方的生活和情感狀態,又不能過分干涉對方的私事。適度的關心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密感,而過度的干涉則可能導致對方的反感和疏遠。
支援成長: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擁有相互支援的資源、精力與能力,並且相互作為有力的後盾。除了情感的支援也能給予對方來自社會關係,經濟上和人脈上的幫助。鼓勵對方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同時也要在對方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援。透過共同的努力和奮鬥,可以讓彼此的關係更加深厚和牢固。
同理共鳴:同理心是人際交往中的高階情感能力。透過培養同理心,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情感狀態和內心需求,從而建立起更加緊密的情感連線。多關注對方的感受和需求,用心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
誠實守信:不隱瞞,不欺騙,不自私。誠實守信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會尊重事實,遵守承諾,使人能深切感受到他的真誠和可靠。
相似磨合:時間,空間,性格,愛好,生活和價值觀等等的相似,相似也會以時間和空間的累積磨合,拉近人情感的距離。
大度包容:大度包容的人能夠接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不計較小事,善於化解矛盾,讓你感受到他們的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