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想娶你的男人,才會有的表現:4個字

 

朋友在 28 歲時被家裡人拼命催婚,說她若再不談戀愛,往後就會越難,到最後就會被剩下來。起初聽到這類話語,朋友並不以為意,她覺著感情之事順其發展就行;然而待到 30 歲之後,她竟也突然的慌亂起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眼睜睜看著周圍的人都已相繼交卷,而自己甚至連考場在哪都不知道。後來經過親戚的介紹,她結識了一個還不錯的男生。兩人相處也算和諧,基本上沒吵過架,也沒拌過嘴,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男生就和朋友商議,是不是該讓雙方家長確定個日子了。此時,朋友遲疑了,問那個男生:“你為什麼想要和我結婚呢?”男生顯然沒料到朋友會有此一問,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作答,支吾了半天,最後只留下一句:“難道,相親不就是為了結婚麼。”在那一刻朋友恍然明白,原來,他僅僅是想結婚,可他並不愛我。

後來,那個男生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和另一位姑娘結婚了。我問朋友,知道他結婚了你是什麼心情。朋友說:也沒什麼波瀾,反而還挺欽佩他當時沒有用甜言蜜語來騙我。的確," 想結婚 " 和 " 想娶你 " 是有的區別的。其中的區別就在於,想結婚是可以和任何人結,是一種到了一定年紀後被迫選擇,而不是因為遇到了某個特別喜歡的人,才想結婚。而想娶你,是“只能是你”,它不關乎於時間,也不關於條件,只關於你這個人,這是具有排他性的,而不是一個權衡利弊後的結果。倒也不能說,想結婚有什麼問題。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那麼所需要的也不會是相同的。我問過身邊的一個姐姐,結婚這麼多年,你覺得他對你做過最最浪漫的事情是什麼。那個姐姐說:他是個大直男,並沒有做過什麼浪漫的事,但確實有一件事,是讓我決定嫁給他的關鍵原因。有一次他送我回家,我發現,車裡放的音樂都是我喜歡的。我驚訝的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在朋友圈看到了我音樂軟體的使用者名稱,就到平臺上搜了搜,看了我之前收藏的歌單,於是就全都下載下來,做成隨身碟了。所以,從這件事我發現,他和我之前交往過的男朋友都不一樣,雖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但他對我的那種愛,是具體的,具體到你發現,只能在他這裡才能獲得。是啊,可能愛從來不是要求對方面面俱到,但真正的愛一定是由內而外自發地獨特關注,是下意識地惦記與偏愛。所以,“只能是你”這四個字就顯得尤其的聖神。也是一個人想要對你的未來而負責的頂級表現。

我向來都很喜愛美劇《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和艾米這一對情侶。曾經的謝爾頓堪稱異性絕緣體,他鐘愛孤獨,認為孤獨是其思索問題的絕佳時刻,他覺得“性”這事就是“交配”與“生物學的結合”,對戀愛之事更是極為不屑。甚至在好友霍華德的婚禮上,發表了一番猶如單身宣言般的致辭:“或許我自身太具趣味,無需他人作陪。”然而後來在艾米的作用下,謝爾頓的感情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轉變。他不再是那個擁有超高智商、超低情商去研究弦理論的科學怪人,也不再是那個全然不懂與他人產生共鳴、難以相處的冷冰冰之人。往昔有些怪異的謝爾頓,精心籌備了浪漫的求婚,情意綿綿地對艾米講出動人的話語:“我會用我的餘生來向你表明,我有多愛你。”曾經的艾米,是個稍顯呆板木訥的女孩,她時常沉浸在自己的生物學天地中,也在平淡生活的磨礪下對愛情喪失了信心。直至遇見了謝爾頓,艾米變得溫柔且善解人意,也從最初的毫不修飾到開始打扮、開始注重形象,也開始憧憬婚姻。你看,聲稱要一輩子單身的謝爾頓和對愛情不抱期望的艾米,僅僅是因為尚未碰到人生的摯愛罷了,可一旦碰到了“只能是你”的那個人,即便深知婚姻再充滿風險,我也偏偏要去冒這個險。正如村上春樹在《無比雜蕪的心緒》中所寫的那句話:充滿偏見的愛,才恰恰是我在這個不可靠的世界上,最為充滿偏見地愛著的東西。所以,我所愛的人,能夠與我攜手度過餘生的“只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