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花生,升血脂還是降血脂?有的人認為吃花生有助於降血脂,特別是醋泡花生,甚至還能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而有的人則覺得花生熱量極高,既然可以用來榨油,那麼吃多了必然會導致血脂上升。
到底誰說得對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花生與健康吧~
花生與降血脂
花生,素有“長生果”之稱,備受人們喜愛。
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對血管益處多多,它能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改善血脂狀況,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視為"好"膽固醇,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被視為"壞"膽固醇,過多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2021年美國心臟協會的一篇研究文章顯示,花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能夠增強我們對血糖、血脂、血壓的控制,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每天吃4-5粒花生的人,缺血性中風風險降低20%,全腦卒中風險降低16%,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13%。
花生與升血脂
花生的脂肪含量較高,達到45%-50%,每100克的熱量約為313大卡,而米飯每百克約120大卡。所以,過量食用花生反而容易導致脂肪攝入超標,血脂升高,加重血脂代謝異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堅果攝入量應為10克左右,大約12顆花生,不宜過多食用。同時,為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吃花生應優選生吃或者水煮,儘量避免油炸。
因此,雖然花生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也要適量食用,不能替代降脂類藥物。
另外需要注意,發黴的花生吃不得。花生儲存不當易長黃麴黴毒素,有致畸致癌作用。儲存花生要充分曬乾、注意防潮,如吃到有黴味、苦味的花生,一定要立即吐出並漱口。
特殊人群食用花生需謹慎
1
高尿酸及痛風患者少吃。花生屬於高嘌呤食物,高尿酸患者應少吃或不吃。過量攝入可能會減少尿酸排洩,增加體內尿酸含量,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2
慢性腎病患者少吃。花生是高蛋白食物,腎病患者腎小球過濾功能受損,大量蛋白質會帶來較大負擔,容易誘發蛋白尿,加重病情。
3
高血脂人群適量食用。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血脂高的人食用過多花生,可能導致血液中血脂水平升高,進而引發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