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和小李是對九零後的小夫妻,兩人結婚不到三年,孩子剛滿兩歲,年輕夫妻剛組建一個家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但作為丈夫的小李卻十分委屈,因為在他看來出了任何問題,讓步的永遠都是他自己。照小李的說法,妻子小黃就像個年輕不懂事的小女孩。任性倔強,凡事寸步不讓。可是妻子小黃卻完全不認同丈夫的說法。她認為妥協是相互的,她也在為這個新的小家庭的融合做出努力。一段才不過三年的婚姻,為何年輕的夫妻如此計較,而所謂的妥協究竟是妻子要求太高,還是丈夫做的太少?
在妻子小黃看來,早在她婚姻的第一年,也就是孩子在她肚子中即將生產的時候,問題就同時發生了。而丈夫口中所謂的妥協,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時因為婆家鄉下條件差,所以她一直都是在娘家那邊住的。
一直到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那時她上下樓都成了問題,便打電話給了婆婆,希望能夠一起來照顧一下她。可婆婆一直都是一副不情願的樣子,非要她去婆家住才行。
她實在是受不了鄉下洗澡和上廁所的地方,所以她堅決不願回去,就算是花錢請個保母來照顧,她也心甘情願。就是在這件事上,她和丈夫發生了爭吵,也就是丈夫說得脾氣不好,不讓步。
小李很無言地說,懷個孕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嗎?那時候他菜什麼的,都是買好備在家的。要吃飯什麼的,自己動手做就行,按照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完全沒必要請什麼保母。小黃表示,在懷孕期間,婆婆的推三阻四,以及丈夫的冷漠回應,這些都讓她是氣憤不已,倍感委屈。
小李告訴大家,在他冷漠的外表下,其實有著一顆無奈的心,這份無奈妻子從來都不懂。在他們家,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位患病的大哥在,哥哥嫂嫂家裡還有著兩個孩子要照顧,要說起負擔,那邊是更重的,所以母親自然就走不開。
而且嫂嫂也抱怨過了,在他們家也沒什麼事,整天兩個人坐著看電視,還不如回去幫幫他們,這讓母親能怎麼辦,她也是很為難的。他希望妻子可以理解他,做出讓步,但結果就是並沒有,這讓他同樣也不滿。
事情鬧到最後,小李忍不住動手了,直接就把妻子給打到了住院,眼看著鬧成了這樣,最後婆婆就只能妥協,來照顧起了小黃。雖然最後得償所願了,但對於小黃而言身心都遭受了重創。等到孩子出生後,小黃要婆婆繼續留下照顧小孩到斷奶為止。在這件事上,矛盾再一次激發了。
小黃想不明白,那時婆婆曾提議說要和丈夫一起出去打工補貼家用,讓她在家照顧孩子。但她卻拒絕了這種行為,反而是選擇自己一邊哺乳,一邊出去打工補貼家用,讓婆婆在家照顧孩子。在這件事上她已經在為婆婆考慮了,為什麼丈夫對他還是那樣的態度,還打她,這讓她很不能接受。
觀察員廖喜玉希望小李明白,對於家庭暴力的行為,是零容忍的,必須杜絕這樣的行為。同時調解員胡劍雲表示,不是夫家人怠慢了她這位新媳婦,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大兒子的牽絆下,夫家人能力確實有限,要去多理解一下。
另外觀察家李凡指出,小李是個務實的人,而小黃則是個比較有遠見的人。最後觀察員蘇丹表示,小黃要學會接收丈夫協商的訊號,知道對方的底線到底有多少。
調解結束了,小黃和小李踏出了成長的第一步。小李為自己之前動手的行為真心向妻子道了歉,並承諾會按照老師們給的建議去改正,而小黃也願意再相信丈夫一次,與他走好接下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