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為什麼出軌?恐怕許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出軌的危害自不必多說,對內,在關係層面會破壞好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對親密關係造成毀滅性打擊,在兩人之間樹立起一座無法逾越的鴻溝,即便兩個人不分開,也一定貌合神離,這段關係基本算是毀了。
對外,在社會身份層面,出軌的人如今可謂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一旦被發現,被眾人責難、鄙夷不說,還可能面臨事業受損的風險。
一些公眾人物們本來名利雙收,一旦出軌,不僅受萬人唾罵,可能大半生都賠了進去。
於是人們出軌時各種躲藏隱瞞,生怕被人發現,但即使沒有敗露,當事人也會像當賊一樣戰戰兢兢,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既然出軌的害處如此之多,依然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可見出軌帶來的收益完全可以抵消相應的風險。那麼出軌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大多數人能夠想到的不過是因為性,所以一直都有“管不住下半身”、“精蟲上腦”的說法來諷刺那些有了伴侶還出軌的男人。若一位女性出軌,人們更是會揶揄對方“慾望強烈”、“老公滿足不了她”,似乎只要人出軌,就一定只與快感、與性有關。
為什麼那麼多人出軌?就為那幾秒的快感,可以讓一個人拋棄穩定的感情、逐步上升的事業?事實真的如此嗎?
許多人理解不了出軌的人,就如同我們也理解不了一個酗酒的人,一個大煙槍,甚至是吸食毒品的人。
世人都知道這些行為對身體損害巨大,可依然有太多人沉迷於這些事,難道他們也只是為了酒精、尼古丁帶來的那一點快感,就冒著巨大風險損傷自己的身體?
顯然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出軌帶來的是綜合體驗的喚醒,它可能會調動起一個人身心各方面的主動狀態,是一種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生存體驗。
具體來說,出軌對於某些人會帶來以下這些狀態的改變。
1 出軌帶來轉折和變化,打破了生活停滯感
雖說我們都聽過“平平淡淡才是真”,但真正的平淡生活並沒有多少人能領略其中的真意。
每天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擠公交地鐵,在路上堵車堵幾個小時,在公司忙忙碌碌做著一個又一個專案,回到家和伴侶也早就沒了新鮮感,每天只是事務性交流,“吃什麼”、“去哪玩”、“接娃沒”……
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但時光好像被凍住了一樣,眼睛一睜一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
電影《土撥鼠之日》裡有句臺詞:你如何過一天,就會如何過一生。
生活的停滯感讓我們好像遇到了鬼打牆一樣,即便這生活中有種種不滿、壓抑,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鬱悶,可是抽不出任何力氣進行改變。
換個工作太難,下家說不定也是一樣996,薪資還未必有現在好,想到這裡只能把打工人的怨氣一忍再忍;
換個物件更難,現在的這位雖說脾氣不好情緒不穩定不愛幹家務,下一任誰能保證就比現在的強?
別說生活中這些重大變化,哪怕變換下作息,想要早睡早起或者健身跑步,對於當代人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對於一些沒有魄力變革、也沒有毅力堅持的人來說,出軌,成了打破生活停滯感的一劑猛藥,即便知道有毒也難以抗拒。
出軌自然是罪惡的,但這種罪惡不違背法律,即便被發現也有轉圜的可能;
出軌也是禁忌的,這種禁忌決定了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裡不可以實現,也正因為被禁止,它讓當事人的生活停滯感發生了重大變化。
以往這個人可能上班下班全是煎熬,現在時不時可以和出軌物件調情,生活變得活色生香起來;
以前看自己的伴侶各種不順眼,還不得不每天看,出軌後由於愧疚感加持,看待自己的伴侶好像又順眼了一些,就像日劇《晝顏》裡的臺詞:如果妻子在外面沒幾個情人,又怎麼能心甘情願地為老公洗襪子?
離婚和換工作都需要傷筋動骨,出軌卻只需要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甚至一週抽出一天,這樣小劑量的小小冒險,便成了許多人無聊生活的調味劑。
當一些人發現只要付出一點小小的代價,就可以打破生活的僵化系統,體驗和日常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他們便管不住自己了。
2 出軌獲得的及時反饋,彌補了情緒剝奪感
有句話形容上班人的痛苦,說上班就像嫁給一個完全不愛的人一起湊合過日子,說明上班和無愛的婚姻都會帶給人相似的體驗:
不喜歡,不舒服,但又不得不接受,甚至不能表露出不滿的情緒,只能心裡MMP表面笑嘻嘻。
在這樣的環境裡,當事人會感覺到自戀屢屢受挫,很難調動起快樂、希望等正面情緒,而痛苦、委屈、壓抑的負面情緒又無從表達,堆積在心裡越來越多,心理學中稱其為“情緒剝奪感”。
在一段沒有愛的婚姻裡,我們會有太多渴望得不到滿足。
我們想要被支援,想要被愛撫,想要被理解和關心,想要自己的慾望像觸手一樣伸展、開啟,被溫柔地抱持。若我們的正面情緒總是被剝奪,負面情緒又無法抒發,我們就會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報復性地補償自己。
許多人上班壓力太大,便會用酗酒、熬夜、暴飲暴食來緩解內心的壓抑,在關係裡痛苦太多,有些人就會用出軌來安撫自己受傷的自戀。
建立起穩固又健康的親密關係太難了。
需要和自己的思維模式慣性做鬥爭,需要不斷打破自戀,回到現實,在自省的基礎上覺察、修正自己,不斷調整和伴侶的相處模式,而帶來的反饋又無法即時滿足自己,因此許多人不想費勁好好修通親密關係。
相比之下,只要開個小差,找一個替代品,馬上就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何樂而不為呢?
想要自己的伴侶關心自己,索求不成,便去第三者那裡尋求寬慰;
遭到伴侶嫌棄,被伴侶挑剔否定,便想透過吸引婚外的他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甚至和自己的伴侶進行夫妻生活不順利,也想透過第三者證明自己“很行”;
在和伴侶進行權力爭奪時處於下風,想通過出軌奪回主動權,沉醉於第三者的溫柔鄉……
出軌的誘惑就在於反饋的即時性,只要做了馬上就有情緒反饋。
在荷爾蒙和禁忌的加持下,人的腎上腺素飆升,哪怕是摸摸小手這樣的小事,老夫老妻摸了就像左手摸右手,婚外情人互摸一下馬上心跳加速。
同樣的事情,伴侶來做很難帶來情緒價值,婚外情人卻能讓情緒價值加倍。婚姻裡的再多委屈和痛苦,婚外情都能進行補償,雖然這種補償只是一種幻覺。
自戀越是脆弱,核心越是不穩定,就越容易被情緒剝奪。
他們內心空虛又弱小,只會在一方面不斷消耗自己,又透過另一方面補足,拆了東牆補西牆,即便知道這牆體隨時會塌又如何,這種方法便捷又迅速,讓人不得不痴迷,今朝有酒今朝醉。至於塌了之後怎麼辦,現在已經無暇考慮了。
3 出軌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拯救了自我失聯感
契訶夫創作的《裝在套子裡的人》講述了一個怪誕的人,每天他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他的雨傘鋼筆一切物品都會裝在套子裡,他做事從來循規蹈矩,生怕出什麼差錯。
上百年過去,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科技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許多人依然像“活在套子裡的人”。我們也將自己裝進一個個套子裡,盡全力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在公司扮演一個好員工,在外扮演一個素質高遵紀守法的公民,在父母面前扮演聽話孝順的好兒女,在伴侶面前扮演好丈夫、好妻子,在孩子面前扮演好家長……這些角色給了我們身份感,但也造成了我們與自我的失聯。
我們的行為彷彿是為了完成這些角色而不得不去做的任務:
在公司勤勤懇懇完成工作,在外表現得彬彬有禮,在家認真做好每頓飯,連夫妻生活都成了應付伴侶的義務,只為不讓伴侶生氣,而並不是出自自己的慾望。
我們自己在哪裡?
有哪些事情是發自內心為自己而做?
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我們就越發找不到自己,像個機器程式一樣完成既定的動作,卻沒有什麼事是發自內驅力。我們好像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老闆的大別墅,唯獨不是為了自己。
這樣的我們就很難找到生活的意義感,變成沒有活力的空心人,只能長久地停留在原地,無法打破生活停滯感和情緒剝奪感。
出軌,就成了許多人近在咫尺可以為自己而做的唯一的事情。
沒有人是為了別人出軌的,出軌一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
為了出軌,當事人需要下巨大的決心,克服種種困難,要瞞著所有人,要膽大心細……
而做出如此多的努力,只是純粹為了自己的慾望,這是多麼罪惡又划算的事,這種自私,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自我,讓人感到和自己的連線。
有許多人心如死灰的人,出軌時又感受到了生命澎湃的力量,感覺到人生的意義。
他會誤以為這是第三者帶來的,將這種魅力投射到情人身上,殊不知如果出軌物件是他的婚內伴侶,他一樣會有這種感覺。
是出軌這件事為對方鍍上了金邊,出軌讓他感覺自己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人間是值得的。
這就是為什麼出軌這杯毒藥,還有那麼多人去喝的原因。
這種綜合體驗的提升誘惑太大,讓人難以抗拒。
誠然,想要打破這些生活的無奈和人生的桎梏,我們本有太多的方法。
人的感受閾值是有邊際遞減效應的,出軌帶來的綜合體驗的改變、生命動力的喚醒只是曇花一現,加上人天生的良知會讓人在快感過後更加空虛。
根本解決之道是拓展自己的意識邊界,提升自己的認知、知識、情感、價值,讓自己核心穩定又豐富,去打造真正穩定又健康的親密關係,提升愛的能力,達到自我超越式的愉悅。
而那些想要依靠出軌來飲鴆止渴的人們,當繁華落盡後終將面對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