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但對很多人來說,戀愛也是一種煎熬和折磨,因為他們總是在戀愛中患得患失,擔心自己的另一半會突然離開自己,或者對自己不忠誠,或不再愛自己。這種戀愛中的患得患失,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會破壞戀愛關係,甚至導致分手。
那麼,戀愛中的患得患失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這種心理?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理,讓自己更有自信和幸福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訪問了心理學專家張教授,他為我們揭露了戀愛中的患得失的真相,以及如何克服這個戀愛殺手的方法。
## 戀愛中的患得患失,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
張教授告訴我們,戀愛中的患得患失,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學術名稱叫做「依戀障礙」( )。依戀障礙是一種人際關係中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它主要表現為對親密關係的過度依賴、缺乏信任、恐懼被拋棄、過度控制等。依戀障礙的患者,通常會在戀愛中表現出以下的特徵:
- 對另一半的行蹤、想法、感受等過度關注,時時刻刻想知道對方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在感受什麼,甚至想要控制對方的一切;
- 對另一半的忠誠和愛情缺乏信任,經常懷疑對方是否有外遇,是否還愛自己,是否會離開自己,經常無端生氣、吵架、質問;
- 對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不敏感,只關心自己的感受,不考慮對方的想法,不尊重對方的選擇,不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 對另一半的依賴過度,沒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把對方當作自己的全部,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總是需要對方的陪伴和安慰;
- 對另一半的恐懼過強,害怕失去對方,害怕對方不再愛自己,害怕對方背叛自己,害怕對方離開自己,總是想要抓住對方,不讓對方離開。
張教授說,這些特徵,都是戀愛中的患得患失的表現,它們反映了患者內心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以及對親密關係的不健康的認知和態度。這些特徵,不僅會讓患者自己感到痛苦和壓抑,也會讓另一半感到壓力和不快,甚至會導致關係的破裂和分手。
## 戀愛中的患得患失,是由於童年的創傷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有戀愛中的患得患失呢?張教授說,這和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依戀風格,也就是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的情緒和行為模式,這種依戀風格是在嬰幼兒時期就形成的,主要受到父母或撫養者的影響。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依戀風格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和混合型。安全型的人,是指在童年時期得到了父母或撫養者的充分關愛和支持,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信任和自信,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穩定、積極、健康的態度,他們能夠建立和維持親密和和諧的關係。焦慮型的人,是指在童年時期得到了父母或撫養者的不穩定或不一致的關愛和支持,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缺乏信任和自信,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不安全、消極、依賴的態度,他們往往在戀愛中患得患失,擔心被拋棄或背叛。迴避型的人,是指在童年時期得到了父母或撫養者的冷漠或拒絕的關愛和支持,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抵觸和疏遠,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自我保護、逃避、冷淡的態度,他們往往在戀愛中迴避親密和承諾,害怕被束縛或傷害。混合型的人,是指在童年時期得到了父母或撫養者的矛盾或混亂的關愛和支持,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矛盾和困惑,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不穩定、矛盾、緊張的態度,他們往往在戀愛中搖擺不定,既想要親密又想要迴避,既想要依賴又想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