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六柒
編輯|影娛先鋒
他是低調的光影魔術師,帶給人們夢幻與現實交織的視覺饗宴。
他是多情不羈的浪子,半生都在尋找愛情裡真正的烏托邦。
數不清的成就為他帶來了超乎人們想像的財富,
看完他的經歷,或許你才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
天賦與努力,成為中國電影難以跨越的高峰
他就是張藝謀,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家喻戶曉的電影大師,中國為數不多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導演。
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到如今榮譽滿身的老藝術家。
張藝謀靠的是什麼呢?
張藝謀1950年出生於西安,如今已是74歲了。
而他也並非天生就是拍電影的料。
青年時期,他先在陝西的農村插隊勞動,
然後又去了工廠當工人。
他後來能成為電影導演,全憑這時候的一腔熱愛。
1974年,張藝謀花了186塊6,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
為了買相機,他光是存錢就存了3年多。
那時候捐一次血會給20塊補助,他就常去捐血。
拿到相機的那一刻,張藝謀欣喜若狂。
他的人生也因為這台相機而改變了軌跡。
後來國家恢復高考,張藝謀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但其實準確一點來說,他其實不是「考」進去的,
因為年齡超標,張藝謀是找了關係才被北電「特招」進去的。
而且大二的時候他還被檢舉了,全憑在學校表現好,才被批准讀完4年。
他在北電讀的是攝影系,絕佳的天賦加上努力,
在他畢業的時候,攝影技術已經十分出眾了。
畢業2年後,他擔任攝影的電影《一個和八個》上映,
在電影中大膽的鏡頭運用讓他獲得了優秀攝影獎。
從這之後,張藝謀就開始了他「開掛」般的人生。
作為攝影師,他以《黃土地》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
1986年,張藝謀步入國內一線電影攝影師的行列。
你以為他的天賦就到此為止了嗎?
1年後,沒有任何表演基礎的張藝謀,主演了電影《老井》。
直接一舉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百花獎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
他從國內頂尖的攝影師搖身一變,成了更牛的國際影帝。
但這時候,張藝謀的「開掛」人生才剛開始。
1987年,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橫空出世。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他這部處女作,竟然一舉奪得了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
創造了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三大電影節獲獎的歷史。
在之後的幾年裡,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他也成為了第一位在三大國際電影節都獲得首獎的中國導演。
雖然他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拿到了同行一輩子可能都碰不到的榮譽。
但他真正被全國人認可,卻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
極致的追求,造就“一代國師”
2008年,早已功成名就的張藝謀,迎來了一個能夠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在全國人民的期待下,擔任了北京奧運開幕式和閉幕式的總導演。
此前他從來沒有過類似的經驗,更別說一上來就是這種關乎國家顏面的大事。
這對張藝謀來說,既是難得的機會,也是莫大的挑戰。
為了不辜負國家和海內外同胞共同的期待,
張藝謀拿出了畢生所學的知識和經驗,不知道推翻又重做了多少次方案。
一遍遍地嘗試、調整,不停地彩排。
終於給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
從活字印刷術的獨特呈現,到絲路鋪開的壯美畫卷。
每個細節都精心雕琢,充滿創意。
張藝謀用充滿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的自信與力量。
那一晚,他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和「不成功便成仁」的責任擔當,
讓他真正加冕為“一代國師”。
他的作品,讓全世界嘆服,
也讓所有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北京奧運之後,張藝謀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最高峰。
前無古人,後也很難會有來者。
如此輝煌的成就,自然也為他帶來了數不清的財產。
低調的人生,卻有著令人震驚的資產
比起那些常在公眾面前拋頭露面的明星來說,
張藝謀一直是十分低調的。
他彷彿總有一種藝術家們所特有的淡泊名利。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時間回到2015年,一向低調的張藝謀突然被一個消息推到了輿論的風口。
這次並不是因為他的哪部電影又大獲成功,而是因為「超生」被罰款748萬。
面對如此龐大的罰款,他卻表現得雲淡風輕。
人們這才看到,這位著名導演雄厚經濟實力的冰山一角。
據說,張藝謀的個人財產有將近40億人民幣。
早在2004年左右的時候,他的年收入就已經超過千萬了。
其名下還有多套上千萬甚至過億的房產。
張藝謀和許多男人一樣,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車。
寶馬、賓士,還有專門訂製的保時捷,他都有很多輛。
除此之外,他曾經還是十多家公司的法人,
在影視、虛擬實境等領域,他也有很多筆投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影視娛樂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張藝謀作為一位十分有實力的導演,
只要他想,他的資產只會越來越多。
雖然張藝謀賺的錢確實很多,但都是用他的才華和作品換來的。
比起有些在中國撈金,最後卻放棄中國國籍的明星來說,
他已經是娛樂圈難得的一股清流了。
不管是最早當攝影師,還是後來成為一代大導演,
張藝謀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他的感情生活一直以來都被人詬病。
情場浪子,一生感情坎坷
“自古書生多薄情”,這句話在張藝謀身上得到了證明。
他有過眾所周知的兩段婚姻和三段感情。
作為導演,他自己的每一段感情都像電影一樣,充滿了戲劇性。
張藝謀的第一任妻子是肖華。
兩人的感情就像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才子佳人劇」。
肖華愛上張藝謀的時候,他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攝影師。
儘管有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卻始終懷才不遇。
而肖華的家庭環境十分不錯,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人,
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陪著張藝謀,共同撐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面對父母的反對和外界不斷地非議,肖華依然毫不動搖。
她最後如願以償地做了張藝謀的妻子,這是一場豪賭,
但可惜的是她賭輸了,輸的一敗塗地。
《紅高粱》這部電影讓張藝謀一舉成名,卻也讓他和蕭華的感情徹底破裂。
在電影拍攝期間,張藝謀就和女主角鞏俐多次傳出緋聞。
隨後他更是直接選擇和肖華離婚,與鞏俐轟轟烈烈地愛了一回。
但拋棄發妻的行為,讓張藝謀這一生都無法摘下「薄情」的帽子。
張藝謀和鞏俐
張藝謀對鞏俐愛得很深,兩人在一起8年之久,
最後卻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不禁讓人唏噓。
與鞏俐分開後,張藝謀和比自己小了足足31歲的陳婷相戀。
陳婷為他生下了三個孩子,卻始終不願意和陳婷結婚。
張藝謀和陳婷
人們對這件事也是議論紛紛。
張藝謀的一部分影迷認為,他是在保護年輕的陳婷。
但大多人覺得,張藝謀就是單純地不想負責任。
直到很多年之後的2011年,兩人才成為名正言順的夫妻。
張藝謀的每段感情,都讓他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感悟。
肖華留給他的是愧疚和虧欠。
鞏俐讓他體會到了愛的熱情和激情。
而最終的平靜和歸屬,他給了陳婷。
從少年時的輕狂,到歷經風雨洗禮後的成熟,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爭議不斷,卻已成傳奇
最近幾年,張藝謀的作品開始從注重藝術性轉變為注重商業性。
這讓相當多的人對他感到失望。
他的電影票房越來越高,口碑卻越來越差。
至於商業化的道路是否正確,或許只有時間知道答案。
2022年張藝謀導演的冬季奧運開幕式,反應平平。
關於他「是不是已經江郎才盡」的質疑聲撲面而來。
這位曾經的“國師”,好像有點“晚節不保”的徵兆。
但實事求是地說,張藝謀在電影創作過程中的每一次嘗試,
都是中國電影事業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不管外界的質疑聲和爭議聲有多大,
他在中國電影界,仍是活生生的傳奇。
結語
張藝謀的一生,有過輝煌也陷入過低谷。
在藝術上的成就,讓他無愧「國師」這個名號。
雖然外界對他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
張藝謀讓全世界都看到了有民族烙印的中國電影,
讓全世界都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在中國電影藝術的歷史中,他永遠是一座難以克服的高山。
部分參考資料:
《張藝謀再現中國人的要強》|新浪新聞
《張藝謀訪談錄》:回顧張藝謀生涯全貌,破解「張藝謀現象」背後的故事>|瀟湘晨報
#長文創作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