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作為中國第一檔環繞聲播出的綜藝節目,為國內觀眾帶來了卓越的環繞聲體驗,推動了國內環繞聲製播時代的開啟。
耕耘十載,砥礪前行,《中國好聲音》每年在製作內容上都有所不同,整體趨勢是製作內容從少到多,製作環節也是從簡到繁,直到今年,聲音後期製作已經涉及後期製作的全流程。
#1
《中國好聲音》2022聲音後製流程
同往年一樣,節目後製整體時間緊張,且持續時間久。播出前36小時,開始進入聲音後製流程,一直到集團技術審片結束、藍光帶入庫,大概已經是播出前4-5小時,全程約32小時,持續工作,全部都要在線。
對白第二輪精修、音樂音效製作、環繞聲觀效製作和環繞聲、立體聲終混、燦星導演審片、修改、輸出一氣呵成,但今年任務量又有所加重。
針對這樣的變化,製作團隊今年採用了「專案工作專人完成,整體流程齊上陣」的全新工作流程。帶來的好處是,5人團隊可以完全流動起來,24小時在線,持續工作1週(已經很精簡配置,如果再做對白預混,可能再加1個通宵,估計要再加1個人)。
具體分工是:1人負責對接對白預混、1人負責對白精修工作、3人負責觀效混音、3人負責終混工程整理、2人負責音樂音效製作、1人負責終混工作和全程對接導演進行混音、2人負責QC()及輸出設置,全體人員都可以修改補輸出環節。
5人完成13-15人次的工作內容,全程流動工作,團隊可持續工作32小時,針對季播綜藝節目是極佳的解決方案。總結了一下今年的製作特點,“工作崗位有專攻,同時保證一專多能”,才能持續輸出。
對於《中國好聲音》2022,我們團隊一共製作了12期正片,1期中秋晚會,1期總決賽,共14期節目,5人累計工作約2500小時。
總決賽首次以後製的方式完成,正是考驗製作精良度的時候,決賽提前一天開始製作,準備使用48小時左右完成全部製作,需要花時間精雕細琢。
在專案中,我們提出了一套全面溝通、點對點對接、專人負責的溝通協調機制,大大提升了節目溝通效率與準確度。如音頻後期組負責人及前期組負責人對接後期音頻需求,前期音頻組負責人與視頻錄製負責人對接加嵌錄製需求,導演組負責人與音頻前期對接pgm (縮寫,在此指節目參考聲)需求等。
每個環節都有專人溝通負責,有問題第一時間找到負責人解決,點對點對接更加高效準確,以點連線,以線變網,從而組成了一個全面的溝通體系。
從音訊後製角度來說,需要同前期錄製對接的主要內容有:多軌錄製軌道及增益要求,加嵌錄製內容及備份需求,觀效麥克風製式。
《中國好聲音》2022盲選階段觀效麥克風佈置圖
#2
具體工作方法及內容
對白精修
對白在這檔節目中佔有重要比重,是節目聲音很大的組成部分,對白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觀眾對節目的第一印象。
經過十一季節目的探索總結,所謂好的對白要符合以下一些特質:乾淨清晰、可懂度高、連貫性強、差異性小、音色還原度高、語言有動態有彈性、響度平均、無噪音雜音、無失真噴麥克風現象、語言音色音調音場符合節目特色並且與唱歌部分接近、無差異性等等。
除此之外,綜藝節目有著檔期密集、周播的製作特點,確保終混擁有高品質的對白內容之外,還要盡量節省時間,給後期剪輯更多的時間調整節目內容。 「高品質、高效率」成為對白精修的兩個重要原則。
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團隊對語言製作從前期收錄到後製修音都有嚴格要求。
環繞聲觀效預混
在素材的整理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分層還原,還要注意累積特殊表情的觀效,所謂特殊表情,即歡呼、掌聲、笑聲等常見觀效,還有如「加油」、喊人名、倒數「三二一」、與主持人對答等互動觀效。
在錄製的歌唱類節目中,語言部分作為與視訊強關聯的音訊訊息,需要在有視訊畫面參考的情況下進行剪輯與製作。
在環繞聲節目觀效製作中,除了使用累積的素材進行創作,還需要使用同期多軌錄製的音訊軌進行音場還原和同期觀效混音。
為了達到節目創作的需要,利用多軌錄製的音訊素材初混後的工程文件,將環繞聲的空間擺位與空間塑造進行二度重建,提升環繞聲歌曲混音、觀效混音製作效果。
音樂音效製作
音樂音效影響著節目的風格,當觀眾聽到一些特定的包裝音樂和環節音樂時,就會喚起對這個節目的印象,因此,音樂音效的設計在節目中十分重要。
例如一個選手演唱前的VCR拍攝中,有些場景很浪漫,很富有詩意,有一些慢動作和降格畫面,就讓我們想到了王家衛的電影風格,從而著手進行音樂音效設計。
例如一些洋氣的人聲哼唱感音樂、憂鬱柔和的圓舞曲行進感音樂,使得畫面和音樂結合成一種曖昧優雅的音樂錄影帶風格。
又如有一個VCR是導師帶領團隊選手進行團建,每人做一道拿手菜,視頻畫面很有節奏感,那麼就要選擇卡點音樂或者動感有明顯節奏韻律的音樂進行鋪設,同時又要考慮不能太俗氣,要選擇節奏感高級的音樂來搭配。
在特定的一些環節上,要選取符合《中國好聲音》節目基因的一些音樂,例如恢弘感、磅礴感、端莊感的音樂,給人莊重大方感覺的音樂,注意音樂選段以及音樂接口,做好編輯工作。
同時使用好版權音樂庫,《中國好聲音》擁有自己的幾十首版權音樂音效庫,要設計好其出現的環節及卡點,與自選音樂風格結合,才能使節目風格完整統一。
終混工程整理及終混
終混的重中之重在於“聽”,只有仔細聆聽才能發現製作中的問題和需要調整的地方,終混的效果就是觀眾聽到的效果,所以要高清環繞聲版本、標清立體聲版本反复聆聽,確保各個版本的聲音都可以很好地呈現。
複雜龐大的工程只是為了得到最好聽的節目聲音的一個手段,終混的目的永遠都是“好聽”,不能本末倒置,舍主求次。
但是對軟體和系統的熟練是必須的,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如何解決,在想獲得最佳效果時知道如何呈現。在此原則的指導下,開始進行終混製作。
《中國好聲音》為熱愛音樂的靈魂提供了一個唱響夢想的專業舞台,開創了中國音樂綜藝的正能量典範。它打破了年齡和外表的限制,致力於用歌聲傳遞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不僅如此,《中國好聲音》突破了以往節目製播形態的限制,它多元的節目形式,直接推動了電視綜藝製作流程的完善,讓節目流程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率先將環繞聲綜藝節目推上了歷史舞台,為環繞聲製播提供了成熟的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