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週邊血紅血球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貧血是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的全名叫做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各類人群都可能會因為不同原因形成長期缺乏鐵營養的攝入,導致體內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
根據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我國6歲以的上居民貧血率為9.7%,6-11歲月兒童貧血率為5.0%,孕婦貧血率為17.2%,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範圍內貧血人數將達20億人,其中50%的人可歸因於鐵缺乏。
二、WHO訂定的診斷標準
在海平面地區Hb低於下述水平診斷為貧血:6個月到6歲兒童110g/L,6~14歲兒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婦110g/L 。
三、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身體內缺鐵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鐵減少期,表現為體內血清鐵蛋白濃度下降,但沒有很明顯的症狀。第二階段為紅血球生成缺鐵期,血清鐵蛋白深度、血清鐵濃度、運鐵蛋白飽和度下降。第三階段為缺鐵性貧血期,血紅素及血紅素比容下降,同時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表現症狀,如食慾減退、抵抗力下降、
四、怎麼防治缺鐵性貧血呢?
鐵在食物中以兩種形式存在,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另一種是以無機鐵的形式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血紅素鐵與人體所需的鐵質很接近,吸收率也較高。無機鐵會跟植物中的草酸、植酸結合生成草酸鐵、植酸鐵,使人體難以消化吸收,血紅素鐵的吸收率達到25%遠高於無機鐵,所以補鐵建議從動物的血製品、動物內臟及瘦肉等食物取得。
100g乾欒的營養成分:
飲食中我們可以多吃點動物內臟和紅肉,像牛羊肉、鴨血、豬肝這類;因為像這些動物性食物中,一般都富含血紅素鐵,非常容易吸收,同時食物營養要均衡的攝入,如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進身體更好的吸收鐵元素。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錶》中得知乾紅棗中鐵的含量大概是2.3mg / 100 克,含量非常少,而且在人體的吸收率也很低,如果靠紅棗來補鐵恐怕要吃掉一座小山的棗,而棗的GI值和含糖量又很高,當然紅棗裡還是有很多有益的成份,含有微量元素鈣、磷、鉀、鐵、鎂、鋁和大量的環磷酸腺苷等,但依靠紅棗來治療貧血顯然不行。
如果診斷出缺鐵性貧血,除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劑,同時食物要補充富含鐵的動物性食物。
本文為悟空問答獨家稿件,首發於悟空問答APP。
悟空問答帳號:馮生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