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美就好了,要什麼年輕!

去參加法國朋友的生日聚會,請了烏泱泱的上百號人。雖然冷風嗖嗖的,可草地上的人比房子裡的人多,站著的比坐著的多。

我一向不太感冒歐美這種,其實大家也都不認識,主打就是尬聊的聚會,可既然來了也不好走得太早,索性進到客廳,坐在空蕩蕩的沙發上刷手機。

刷了一會兒,有人走過來問:“我能坐您旁邊嗎?”我趕緊把手機螢幕關上說:“可以,歡迎。”

來者是個中年男人,栗色的頭髮裡有點點白,身材還不錯,看得出是長期運動的結果。

他坐下來,有點尷尬地解釋說,上週騎腳踏車摔了一跤,腳踝受傷了,久站會疼,所以得坐著。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兩個人坐在沙發上,若不講話,就太尷尬了,於是我們就開始聊天。我穿了一件寬寬大大的綠色繡花袍子,他就從恭維我的袍子開始。

我沒看錶,反正聊了一陣子,就看見盧先生走過來,一屁股坐在我旁邊的沙發扶手上,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趕緊介紹說,“這是我的先生。”

兩個男人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氣溫有點低,那位先生找了藉口起身走了。我和盧先生兩個人坐在沙發上目送他走出客廳,盧先生說:“嘖嘖,走得這麼穩!”

我氣得翻了一串白眼說:“人家疼,你怎麼知道呢?”

盧先生對我發射的白眼嗤之以鼻:“當然了!”

我看著他,突然明白說:“你,嫉妒了。”說完,我撲到他肩膀上大笑,眼淚都要出來了,盧先生板著臉拉開我說:“我看不出有啥可笑的!”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在一起眼看二十年了,盧先生不是個善妒的男人。記得剛認識的時候,他給我說:“嫉妒就是不相信自己,這不在我的字典裡。”所以也不是他心胸有多寬闊,而是他驕傲與自負的做人原則。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男人和女人的自信曲線,太不同頻了。當男人感受到年華老去,就會開始懷疑自己,這事兒要擱五年前,就算說再久,盧先生也不會點我的。

而女人呢,恰恰相反,年輕時,都會習慣性地質疑自己。就像那日,我們家盧思迪無限惆悵地給我說:“長得不漂亮,好難過。”我都要石化了,只不過自己女兒,我上不了手。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長成這樣,還覺得自己丑

不過幸好,女人們會隨著時間,越活越精進,越有氣勢。我發現無論是我本人,還是我周圍的中年女人,雖然發福的發福,長斑的長斑,掉頭髮的掉頭髮,但每個人的自我感覺都好得很:“那些只是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我自己的問題。”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比如小某書,感覺就是一個公開的朋友圈,總有很多女人在自報年齡地曬臉,曬身材,就是為了坐實“顯年輕”這個事實。

有點悲哀,今天世界進入了“年輕崇拜”的年代,對中老年女人們來說,“顯年輕”是超越了:美,優雅,氣色好,高階感,鬆弛感……等等所有的形容詞,在美的字典上,當仁不讓地排名第一。

可我要說句姐姐們不愛聽的話,今天的照片真的等於照騙,在照片或者影片裡,顯得輕盈有少女感,是很容易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看真人的話,如果以十年為界限,一個人是很難超脫出自己年紀的。

就是說,一個四十幾歲的女人,可以身材很好,很纖細,很美,狀態爆棚很迷人,但她還是四十幾歲,而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可以胖,可以不修邊幅,但她就是二十幾歲,而不是四十歲,顯而易見。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這並不僅僅適用於普通人,也適用於明星們。無論是85花們,單拎出來,哪個不是槓槓地能打呢,但是跟00後的小花們在一起,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算了,我不說了,我也是怕捱打的。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另一個人,顯露出年紀的,並不僅侷限於皺紋,蝴蝶斑,或者麒麟臂,這些來自外界的,身體上的印記,而更多的是來自一個人內心對於外界的折射:眼神,表情,動作,氣場……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幼崽的眼睛雖然很亮,但眼神卻都是一無所知,懵懂且天真的,而恰恰相反,越成熟,越有自主性,越有掌握感的女人,無論皮膚如何緊緻,身形如何纖細,穿著如何潮流時尚,也只能做一個虎虎生威的姐姐。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我很認真地回想了一下,這些年,感謝我的工作,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我真的近距離親眼見過一些美豔過人的明星和模特,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騙過我的眼睛,超越十年界限,四十像三十,三十像二十,特顯年輕的女人,總差不多是一類人:

她們常常是素顏,沒飾品,冬天穿著衝鋒衣,夏天穿著T恤牛仔褲,永遠穿著運動鞋,留著娃娃頭,做技術的工科女生,若沒有生過孩子,就會更顯年輕,迎面撞上,很容易被誤認成女大學生。

只不過很可惜,在普世的概念中,她們跟美跟靚跟迷人沒啥關係。讓她們顯得特別年輕的,主要是氣質和眼神,無論是物質還是價值,越是能夠隔斷自己與現實的聯絡,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越會容易有一種少不經事的單純。

而且這類女人一旦開竅,按照世俗的標準,開始梳妝打扮,運動健身,雖然會變美變迷人,但也就會迴歸自己的年齡。

雖然我一直堅信我是唯物主義者,但隨著時間,越年長我越相信唯心的力量。

網路異常取消重新上傳

六月學期末,我們曾去參加了一個社群活動,人群中,有個穿著淡粉露背裝的女生,嘴巴上塗了一層淡淡的亞玫瑰色的唇釉。

思迪悄悄說:“那就是我們學校最拉風的女生,男生都喜歡她,情人節收到了十幾朵玫瑰的。”

如果只論長相,那個女孩子頂多也就只能算是中上,但她的眼神,表情,講話時微微仰著頭,那種“我比你美”的範兒,在一幫青澀的,絨毛未褪的少男和少女中間,宛如罩著一層光環,相當博眼球。

我想,這就和我們成年之後參加同學會,再看當年校花常常會祛魅的道理。也並不是校花老了,而是我們長大了,用客觀平視的眼光去審視,就會明白,大多數校花受追捧,並不是因為她有多美有多顯年輕,而是她比同齡的我們成熟,所以會更有吸引人的魅力。

不怕暴露年紀,我還記得當年大火的《北京人在紐約》,王姬演的阿春反駁王啟明的女兒寧寧,關於她老的挑釁,正色說:“在我的年紀裡,我是最好的。”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狀態好,美麗和吸引人,其實和“年輕”,並沒有牢不可破的關係,“人生中,你走過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吃過的每一口米飯,也不是白吃的。”

所以,作為一個通透且明晰的中年女人,現期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美就好了,要什麼顯年輕?